当前位置:查字典诗词网 > 古代诗人 > 司马光简介 > 司马光的诗全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详细请查看:司马光简介

诗人司马光的诗全集

  • 客中初夏

    宋朝·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释“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葵,在我国原指葵...

  • 客中初夏

    宋朝·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释“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是北宋司马光的名句。而今许多人把“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是菊科植物,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几种“葵”不能混为一谈。葵,在我国原指葵...

  • 西江月

    宋朝·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赏析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在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在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二十太宗简文皇帝下大宝二年(辛未、551)梁纪二十梁简文帝大宝二年(辛未,公元551年)[1]春,正月,新吴余孝顷举兵拒侯景,景遣于庆攻之,不克。[1]春季,正月,新吴人余孝顷率领军队抵抗侯景。侯景派于庆去攻打他,没有打赢。[2]庚戌,湘东王绎遣护军将军尹悦、安东将军杜幼安、巴州刺史王将兵二万自...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二十一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二年(癸酉、553)梁纪二十一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公元553年)[1]春,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1]春季,正月,王僧辩从建康出发,按照诏旨让陈霸先从京口回来替代他镇守扬州。[2]丙子,山胡围齐离石。戊寅,齐主讨之,未到,胡已走,因巡三堆,大猎而归。...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七高祖武皇帝十七太清二年(戊辰、548)梁纪十七梁武帝太清二年(戊辰,公元548年)[1]春,正月,已亥,慕容绍宗以铁骑五千夹击侯景,景诳其众曰:“汝辈家属,已为高澄所杀。”众信之。绍宗遥呼曰:“汝辈家属并完,若归,官勋如旧。”被发向北斗为誓。景士卒不乐南渡,其将暴显等各帅所部降于绍宗。景众大...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二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二年(壬子、592)隋纪二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1]春,二月,己巳,以蜀王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1]春季,二月己巳(疑误),隋朝任命蜀王杨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2]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威子夔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辩...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六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乙未、575)陈纪六陈宣帝太建七年(乙未,公元575年)[1]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1]春季,正月,辛未(十六日),陈宣帝到南郊祭天。[2]癸酉,周主如同州。[2]癸酉(十八日),北周国主去同州。[3]乙亥,左卫将军樊毅克潼州。[3]乙亥(二十日),陈朝左卫将军...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三高祖文皇帝中开皇二十年(庚申、600)隋纪三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1]春,二月,熙州人李英林反。三月,辛卯,以扬州总管司马河内张衡为行军总管,帅步骑五万讨平之。[1]春季,二月,熙州人李英林率众造反。三月,辛卯(初二),隋文帝任命扬州总管司马河内人张衡为行军总管,统帅步兵、骑...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四临海王光大元年(丁亥、567)陈纪四陈临海王光大元年(丁亥,公元567年)[1]春,正月,癸酉朔,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癸酉朔(初一),出现日食。[2]尚书左仆射袁枢卒。[2]陈朝尚书左仆射袁枢去世。[3]乙亥,大赦,改元。[3]乙亥(初三),陈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大。[4]辛卯,帝祀...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十长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84)陈纪十陈长城公至德二年(甲辰,公元584年)[1]春,正月,甲子,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甲子(初一),出现日食。[2]己巳,隋主享太庙;辛未,祀南郊。[2]己巳(初六),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辛未(初八),隋文帝在长安城南郊祭天。[3]壬申,梁主入朝于隋,...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一高祖文皇帝上之上开皇九年(己酉、589)隋纪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1]春,正月,乙丑朔,陈主朝会群臣,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陈主昏睡,至晡时乃寤。[1]春季,正月,乙丑朔(初一),陈朝举行元旦朝会,陈后主朝会群臣百官时,大雾弥漫,吸入鼻孔,感到又辣又酸,陈后主昏睡过去,一...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七高宗宣皇帝中之下太建九年(乙酉、577)陈纪七陈宣帝太建九年(丁酉,公元577年)[1]春,正月,乙亥朔,齐太子恒即皇帝位,生八年矣;改元承光,大赦。尊齐主为太上皇帝,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太上皇后。以广宁王孝珩为太宰。[1]春季,正月,乙亥朔(初一),北齐太子高恒即皇帝位,当时出生才八年;...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八高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年(庚子、580)陈纪八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580年)[1]春,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庙。[1]春季,正月,癸巳(初七),北周天元皇帝到太庙癸祀祖先。[2]戊戌,以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督缘江军防事。[2]戊戌(十二日),陈朝任命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负...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九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581)陈纪九陈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581年)[1]春,正月,壬午,以晋安王伯恭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右仆射。宪,枢之弟也。[1]春季,正月,壬午(初一),陈朝任命晋安王陈伯恭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袁宪为尚书右仆射。袁宪是袁枢的弟弟。[2]周改元大...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五高宗宣皇帝上之下太建四年(壬辰、572)陈纪五陈宣帝太建四年(壬辰,公元572年)[1]春,正月,丙午,以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1]春季,正月,丙午(初三),陈朝任命尚书仆射徐陵为左仆射,中书监王劢为右仆射。[2]己巳,齐主祀南郊。[2]乙巳(初二),北齐后主到南郊祭天。...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四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酉、493)齐纪四齐武帝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1]春,正月,以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显达曰:“麈尾蝇拂是王、...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四太宗明皇帝中泰始三年(丁未、467)宋纪十四宋明帝泰始三年(丁未,公元467年)[1]春,正月,张永等弃城夜遁。会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弃船步走,士卒冻死者太半,手足断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后,大破永等于吕梁之东,死者以万数,枕尸六十余里,委弃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永足指亦堕,与沈攸之...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五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494)齐纪五齐明帝建武元年(甲戌,公元494)[1]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1]春季,正月丁未(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大赦天下。[2]雍州刺史晋安王子懋,以主幼时艰,密为自全之计,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将军陈显达屯襄阳,子懋欲胁取以为将。显达密启...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二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巳、465)宋纪十二宋明帝泰始元年(乙巳,公元465年)[1]春,正月,乙未朔,废帝改元永光,大赦。[1]春季,正月,乙未朔(初一),刘宋废帝刘子业改年号为永光。实行大赦。[2]丙申,魏大赦。[2]丙申(初二),北魏实行大赦。[3]二月,丁丑,魏主如楼烦宫。[3]...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二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永明二年(甲子、484)齐纪二齐武帝永明二年(甲子,公元484年)[1]春,正月,乙亥,以后将军柳世隆为尚书右仆射;竟陵王子良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子良少有清尚,倾意宾客,才隽之士,皆游集其门。开西邸,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记室参军范云、萧琛、乐安任、法曹参军王融、...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三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490)齐纪三齐武帝永明八年(庚午,公元490年)[1]春,正月,诏放隔城俘二千余人还魏。[1]春季,正月,南齐武帝颁下诏令,命令释放在隔城战斗中俘虏的二千多名士卒,送还北魏。[2]乙丑,魏主如方山;二月,辛未,如灵泉;壬申,还宫。[2]乙丑(二十六日),北魏孝文帝...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五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辛亥、471)宋纪十五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1]春,二月,戊戌,分交、广置越州,治临漳。[1]春季,二月,戊戌(初十),刘宋从交州、广州分出一部分郡县,设立越州,州府设在临漳。[2]初,上为诸王,宽和有令誉,独为世祖所亲。即位之初,义嘉之党多蒙全宥,随才...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六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476)宋纪十六宋苍梧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476年)[1]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1]春季,正月,己亥(初九),刘宋皇帝刘昱亲自主持耕田典礼,实行大赦。[2]二月,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坐恃恩不法,免官爵为兵。[2]二月,北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因仗恃皇恩违犯国法...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一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479)齐纪一齐高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479年)[1]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王延之为江州刺史,安南长史萧子良为督会稽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1]春季,正月,甲辰(初二),刘宋顺帝任命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三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宋纪十三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1]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1]春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天安。[2]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2]癸巳(初五),刘宋明帝刘征召会稽太守寻...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四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515)梁纪四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1]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1]春季,正月,乙巳朔(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给太子举行冠礼,并且大赦天下。[2]辛亥,上祀南郊。[2]辛亥(初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3]甲寅,魏主有疾;丁巳...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八东昏侯上永元元年(己卯、499)齐纪八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己卯,公元499年)[1]春,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1]春季,正月,戊寅朔(初一),南齐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元。[2]太尉陈显达督平北将军崔慧景军四万击魏,欲复雍州诸郡;癸未,魏遣前将军元英拒之。[2]南齐太尉陈显达督率平北将军崔慧...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五高祖武皇帝五天监十八年(己亥、519)梁纪五梁武帝天监十八年(己亥,公元519年)[1]春,正月,甲申,以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令,右仆射王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1]春季,正月甲申(初四),梁朝任命尚书左仆射袁昂为尚书令,右仆射王为左仆射,太子詹事徐勉为右仆射。[2]丁亥,魏主下诏,称...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六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495)齐纪六齐明帝建武二年(乙亥,公元495年)[1]春,正月,壬申,遣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诸军以拒魏。[1]春季,正月壬申(初二),南齐派遣镇南将军王广之、右卫将军萧坦之、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分别督率司州、徐州、豫州三地...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二高祖武皇帝二天监四年(乙酉、505)梁纪二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公元505年)[1]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贺及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补博士,各主一...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三高祖武皇帝三天监七年(戊子、508)梁纪三梁武帝天监七年(戊子,公元508年)[1]春,正月,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来奔。[1]春季,正月,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来投奔梁朝。[2]壬子,以卫尉吴平侯兼领军将军。[2]壬子(二十八日),梁朝任命卫尉吴平侯萧兼领军将军。[3]诏吏部尚书徐勉定百官九品为十八班...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九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0)齐纪九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500年)[1]春,正月,元会,帝食后方出;朝贺裁竟,即还殿西序寝,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饥甚。比起就会,匆遽而罢。[1]春季,正月,按例皇帝在大年初一接见群臣;但是东昏侯直到吃过饭之后方才出来露面,朝贺之礼刚一完毕,就立即...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十和皇帝中兴元年(辛巳、501)齐纪十齐和帝中兴元年(辛巳,公元501年)[1]春,正月,丁酉,东昏侯以晋安王宝义为司徒,建安王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1]春季,正月,丁酉(初二),东昏侯任命晋安王萧宝义为司徒,任命建安王萧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2]乙巳,南康王宝融始称相国,大...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一高祖武皇帝天监元年(壬午、502)梁纪一梁武帝天监元年(壬午,公元502年)[1]春,正月,齐和帝遣兼侍中席阐文等慰劳建康。[1]春季,正月,南齐和帝萧宝融派遣兼侍中席阐文等人到建康慰劳。[2]大司马衍下令:“凡东昏时浮费,自非可以习礼乐之容,缮甲兵之备者,余皆禁绝。”[2]大司马萧衍下令:“...

  • 资治通鉴第一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齐纪七高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497)齐纪七齐明帝建武四年(丁丑,公元497年)[1]春,正月,大赦。[1]春季,正月,大赦天下。[2]丙申,魏立皇子恪为太子。魏主宴于清徽堂,语及太子恂,李冲谢曰:“臣忝师傅,不能辅导。”帝曰:“朕尚不能化其恶,师傅何谢也!”[2]丙申(初八),北魏立皇子元恪为...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四高祖武皇帝十四大同四年(戊午、538)梁纪十四梁武帝大同四年(戊午,公元538年)[1]春,正月,辛酉朔,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辛酉朔(初一),发生日食。[2]东魏砀郡获巨象,送邺。丁卯,大赦,改元元象。[2]东魏的砀郡捕获到一头巨象,将它送往国都邺城。丁卯(初七),孝静帝下令大赦天下...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八高祖武皇帝八大通二年(戊申、528)梁纪八梁武帝大通二年(戊申,公元528年)[1]春,正月,癸亥,魏以北海王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1]春季,正月癸亥(初五),北魏任命北海王元颢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相州刺史。[2]魏北道行台杨津守定州城,居鲜于礼、杜洛周之间,迭来攻...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五高祖武皇帝十五大同十一年(乙丑、545)梁纪十五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乙丑,公元545年)[1]春,正月,丙申,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奖来骋。[1]春季,正月,丙申(十七日),东魏派兼任散骑常侍的李奖到梁朝聘问。[2]东魏仪同尔朱文畅与丞相司马任胄、都督郑仲礼等,谋因正月望夜观打簇戏作乱,杀丞相欢,...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六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524)梁纪六梁武帝普通五年(甲辰,公元524年)[1]春,正月,辛丑,魏主祀南郊。[1]春季,正月辛丑(二十日),北魏孝明帝在南郊祭天。[2]三月,魏以临淮王都督北讨诸军事,讨破六韩拔陵。[2]三月,北魏委任临淮王元都督北讨诸军事,去讨伐破六韩拔陵。夏,四月,高平...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二高祖武皇帝十二中大通五年(癸丑、533)梁纪十二梁武帝中大通五年(癸丑,公元533年)[1]春,正月,辛卯,上祀南郊,大赦。[1]春季,正月,辛卯(初二),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2]魏窦泰奄至尔朱兆庭,军人因宴休惰,忽见泰军,惊走,追破之于赤岭,众并降散。兆逃于穷山,命左右西河张亮及...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三高祖武皇帝十三大同元年(乙卯、535)梁纪十三梁武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535年)[1]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1]春季,正月,戊申朔(初一),梁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同。[2]是日,魏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大统,追尊父京兆王为文景皇帝,妣杨氏为皇后。[2]这一天,西魏文帝...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九高祖武皇帝九中大通元年(己酉、529)梁纪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己酉,公元529年)[1]春,正月,甲寅,魏于晖所部都督彭乐帅二千余骑叛奔韩楼,晖引还。[1]春季,正月甲寅(初二),北魏于晖的部下、都督彭乐率二千余骑兵反叛,投奔了韩楼,于晖只好回师。[2]辛酉,上祀南郊,大赦。[2]辛酉(初九)...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高祖武皇帝十中大通二年(庚戌、530)梁纪十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庚戌,公元530年)[1]春,正月,己丑,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遣将击严始欣,斩之,萧玩等亦败死,失亡万余人。[1]春季,正月,己丑(十三日),北魏益州刺史长孙寿、梁州刺史元俊等派将领攻打严始欣,将其斩首,萧玩等也战败而死...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一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辛亥、531)梁纪十一梁武帝中大通三年(辛亥,公元531年)[1]春,正月,辛巳,上祀南郊,大赦。[1]春季,正月,辛巳(初十),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实行大赦。[2]魏尚书右仆射郑先护闻洛阳不守,士众逃散,遂来奔。丙申,以先护为征北大将军。[2]北魏尚书右仆射郑先护听...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七高祖武皇帝七普通七年(丙午、526)梁纪七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公元526)[1]春,正月,辛丑朔,大赦。[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梁朝大赦天下。[2]壬子,魏以汝南王悦领太尉。[2]壬子(十二日),北魏命令汝南王元悦兼任太尉。[3]魏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戍兵反,应杜洛周,众合二万,洛...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四十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丁巳、417)晋纪四十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丁巳,公元417年)[1]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甲戌朔(初一),出现日食。[2]秦主泓朝会百官于前殿,以内外危迫,君臣相泣。征北将军齐公恢帅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庐舍,自北雍州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四安皇帝丁隆安五年(辛丑、401)晋纪三十四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公元401年)[1]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避患,储蓄仓库,启敌人心...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一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420)宋纪一宋武帝永初元年(庚申,公元420年)[1]春,正月,己亥,魏主还宫。[1]春季,正月,乙亥(十四日),北魏国主拓跋嗣回宫。[2]秦王炽磐立其子乞伏暮末为太子,仍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改元建弘。[2]西秦王乞伏炽磐封他的儿子乞伏暮末为太子,仍...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二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398)晋纪三十二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公元398年)[1]春,正月,燕范阳王德自邺帅户四万南徙滑台。魏卫王仪入邺,收其仓库,追德至河,弗及。[1]春季,正月,后燕范阳王慕容德统率四万户从邺城向南迁移到滑台驻守。北魏卫王拓跋仪进入邺城,收缴了后燕在那里的仓库,又追击...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八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411)晋纪三十八晋安帝义熙七年(辛亥、公元411年)[1]春,正月,己未,刘裕还建康。[1]春季,正月,己未(十二日),刘裕回到建康。[2]秦广平公弼有宠于秦王兴,为雍州刺史,镇安定。姜纪谄附于弼,劝弼结兴左右以求入朝。兴征弼为尚书令、侍中、大将军。弼遂倾身结纳朝...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九安皇帝壬义熙十一年(乙卯、415)晋纪三十九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1]春,正月,丙辰,魏主嗣还平城。[1]春季,正月,丙辰(初二),北魏国主拓跋嗣回到平城。[2]太尉裕收司马休之次子文宝、兄子文祖,并赐死;发兵击之。诏加裕黄钺,领荆州刺史。庚午,大赦。[2]东晋太尉刘裕逮...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2三月十日,汉元帝刘奭封王政君为皇后,封王政君老父王禁为阳平候。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六安皇帝己义熙元年(乙巳、405)晋纪三十六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公元405年)[1]春,正月,南阳太守扶风鲁宗之起兵袭襄阳,桓蔚走江陵。已丑,刘毅等诸军至马头。桓振挟帝出屯江津,遣使求割江、荆二州,奉送天子;毅等不许。辛卯,宗之击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屯纪南。振留桓谦、冯该守江陵,引兵与宗之...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七安皇帝庚义熙五年(己酉、409)晋纪三十七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公元409年)[1]春,正月,庚寅朔,南燕主超朝会群臣,叹太乐不备,议掠晋人以补伎。领军将军韩曰:“先帝以旧京倾覆,翼三齐。陛下不养士息民,以伺魏衅,恢复先业,而更侵掠南邻以广雠敌,可乎!”超曰:“我计已定,不与卿言。”[1]...

  • 资治通鉴第一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三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399)晋纪三十三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1]春,正月,辛酉,大赦。[1]春季,正月,辛酉(初四),东晋实行大赦。[2]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为司徒、尚书令。[...

  • 资治通鉴第一卷

    宋朝·司马光

    周纪一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周纪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

  • 资治通览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二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924)后唐纪二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1]春,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入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1]春季,正月,甲辰(初五),幽州上奏说契丹人入侵,到了瓦桥。...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朝·司马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谏院题名记

    宋朝·司马光

    〔宋〕司马光【原文】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

  •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

    宋朝·司马光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锦堂春

    宋朝·司马光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 阮郎归_渔舟容易入

    宋朝·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 孙权劝学

    宋朝·司马光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 西江月_宝髻松松挽

    宋朝·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

    宋朝·司马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 资冶通鉴第五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四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甲戌、134)汉纪四十四汉顺帝阳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1]夏,四月,车师后部司马率后王加特奴掩击北匈奴于阊吾陆谷,大破之;获单于母。[1]夏季,四月,汉朝驻车师后王国的车师后部司马,率领后王国国王加特奴,在阊吾陆谷向北匈奴发动突然袭击,大破北匈奴,俘虏了单于的母...

  • 资治通鉴第八卷

    宋朝·司马光

    秦纪三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秦纪三秦二世皇帝二年(癸已,公元前208年)[1]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1]冬季,十月,秦王朝名叫平的泗川郡监,率军将刘邦包围在丰地,刘邦出兵应战,打败...

  • 资治通鉴第八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312)晋纪十晋怀帝永嘉六年(壬申,公元312年[1]春,正月,汉呼延后卒,谥曰武元。[1]春季,正月,汉呼延皇后去世,谥号为武元。[2]汉镇北将军靳冲、平北将军卜寇并州;辛未,围晋阳。[2]汉镇北将军勒冲、平北将军卜进犯并州。辛未(十九日),包围晋阳。[3]甲戌,汉...

  • 资治通鉴第八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四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己酉、289)晋纪四晋武帝太康十年(己酉,公元289年)[1]夏,四月,太庙成;乙巳,袷祭;大赦。[1]夏季,四月,太庙建成。乙巳(十一日),集中远近祖先进行合祭。大赦天下罪人。[2]慕容遣使请降;五月,诏拜鲜卑都督。谒见何龛,以士大夫礼,巾衣到门;龛严兵以见之,乃改服戎...

  • 资治通鉴第八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一孝愍皇帝下建兴二年(甲戌、314)晋纪十一晋愍帝建兴二年(甲戌,公元314年)[1]春,正月,辛未,有如日陨于地;又有三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1]春季,正月,辛未(初一),有个像太阳似的东西殒落到地下,又接连出现三个太阳,从西方朝东行。[2]丁丑,大赦。[2]丁丑(初七),宣布大赦。[3]...

  • 资治通鉴第八十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九年(癸巳、273)晋纪二晋武帝泰始九年(癸巳,公元273年)[1]春,正月,辛酉,密陵元侯郑袤卒。[1]春季,正月,辛酉(二十二日),密陵元侯郑袤去世。[2]二月,癸巳,乐陵武公石苞卒。[2]二月,癸巳(二十五日),乐陵武公石苞去世。[3]三月,立皇子祗为东海王。[3]三...

  • 资治通鉴第八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八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305)晋纪八晋惠帝永兴二年(乙丑,公元305年)[1]夏,四月,张方废羊后。[1]夏季,四月,张方废黜羊皇后。[2]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养子昌求救于外。昌诣司空越,越以太宰新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人杨篇诈称越命,迎羊后于金墉城。入宫,以后令...

  • 资治通鉴第八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九孝怀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309)晋纪九晋怀帝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1]春,正月,辛丑朔,荧惑犯紫微。汉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汉主渊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阳。蒲子崎岖,难以久安;平阳气象方昌,请徙都之。”渊从之。大赦,改元河瑞。[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火星犯紫微星座。汉太史令...

  • 资治通鉴第八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五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己未、299)晋纪五晋惠帝元康九年(己未,公元299年)[1]春,正月,孟观大破氐众于中亭,获齐万年。[1]春季,正月,孟观在中亭击溃氐人,抓获齐万年。[2]太子洗马陈留江统,以为戎、狄乱华,宜早绝其原,乃作《徙戎论》以警朝廷曰:“夫夷、蛮、戎、狄,地在要荒,禹平九土而...

  • 资治通鉴第八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六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辛酉、301)晋纪六晋惠帝永宁元年(辛酉、公元301年)[1]春,正月,以散骑常侍安定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汜瑗为谋主,悉讨破之,威著西土。[1]春季,正月,任命散骑常侍安定人张轨为凉州刺史。...

  • 资治通鉴第八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七孝惠皇帝中之下太安二年晋纪七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1]春,正月,李特潜渡江击罗尚,水上军皆散走。蜀郡太守徐俭以少城降,特入据之,惟取马以供军,余无侵掠;赦其境内,改元建初。罗尚保太城,遣使求和于特。蜀民相聚为坞者,皆送款于特,特遣使就抚之;以军中粮少,乃分六郡流民于诸坞就食。李...

  • 资治通鉴第八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世祖武皇帝中太康元年(庚子、280)晋纪三晋武帝太庚元年(庚子,公元280年)[1]春,正月,吴大赦。[1]春季,正月,吴国实行大赦。[2]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攻吴镇、戌,所向皆克。二月,戊午,王浚、唐彬击破丹阳监盛纪。吴人于江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

  • 资治通鉴第第四十六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76)汉纪三十八汉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年)[1]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元年(戊申、948)后汉纪三后汉高祖乾元年(戊申,公元948年)[1]三月,丙辰,史弘肇起复,加兼侍中。[1]三月,丙辰(初七),史弘肇出仕复职,加官兼侍中。[2]侯益家富于财,厚赂执政及史弘肇等,由是大臣争誉之。丙寅,以益兼中书令,行开封尹。[2]侯益家里财产丰厚...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晋纪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939)后晋纪三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1]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御使太原张从恩为枢密副使。[1]春季,正月,辛亥(初九),后晋高祖任用澶州防御使太原人张从恩为枢密副使。[2]朔方节度使张希崇卒,羌胡寇钞,无复畏惮。甲寅,以义成节度使...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三年(庚戌、950)后汉纪四后汉隐帝乾三年(庚戌,公元950年)[1]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1]春季,正月,丁未(初九),凤翔节度使赵晖加官兼任侍中。[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诏以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帅禁军及齐州兵赴之。[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936)后晋纪一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1]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1]春季,正月,吴国徐知诰开始建立大元帅府,用他的幕僚分别执掌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及盐铁。[2]丁未,唐主...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汉纪一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上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后汉纪一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1]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遥辞晋主于城北,乃易素服纱帽,迎契丹主,伏路侧请罪。契丹主貂帽、貂裘,衷甲,驻马高阜,命起,改服,抚慰之。左卫上将军安叔千独出班胡语,契丹主曰:“汝安没字邪?汝昔镇邢...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汉纪二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后汉纪二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1]五月,乙酉朔,永康王兀欲召延寿及张砺、和凝、李崧、冯道于所馆饮酒。兀欲妻素以兄事延寿,兀欲从容谓延寿曰:“妹自上国来,宁欲见之乎?”延寿欣然与之俱入。良久,兀欲出,谓砺等曰:“燕王谋反,适...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晋纪四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天福七年(壬寅、942)后晋纪四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1]春,正月,丁巳,镇州牙将自西郭水碾门导官军入城,杀守陴民二万人,执安重荣,斩之。杜重威杀导者,自以为功。庚申,重荣首至邺都,帝命漆之,函送契丹。[1]春季,正月,丁巳(初二),镇州牙将从西廓水...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晋纪五齐王中开运元年(甲辰、944)后晋纪五后晋齐王开运元年(甲辰、公元944年)[1]二月,甲辰朔,命前保义节度使石守麻家口,前威胜节度使何重建守杨刘镇,护圣都指挥使白再荣守马家口,西京留守安彦威守河阳。未几,周儒引契丹将麻自马家口济河,营于东岸,攻郓州北津以应杨光远。麻,契丹主之从弟也。[1]...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五卷后晋纪六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945)后晋纪六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1]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1]八月,甲子朔(初一),出现日食。[2]丙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罢守本官;加枢密使、户部尚书冯玉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事无大小,悉以委之。[2]丙寅(...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后晋纪二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937)后晋纪二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1]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乙卯(初二),出现日食。[2]诏以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以秘琼为齐州防御使。遣引进使王景崇谕琼以利害。重荣与契丹将赵思温偕如镇州,...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四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亥、783)唐纪四十四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1]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1]春季,正月,丁亥(初十),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在清水结盟。[2]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湖南判官,薄...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八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下上元二年(辛丑、761)唐纪三十八唐肃宗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1]春,正月,癸卯,史思明改元应天。[1]春季,正月癸卯(十七日)史思明改年号为应天。[2]张景超引兵攻杭州,败李藏用将李强于石夷门。孙待封自武康南出,将会景超攻杭州,温晁据险击败之;待...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五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亥、783)唐纪四十五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1]十一月,乙亥,以陇州为奉义军,擢皋为节度使。又使中使刘海广许皋凤翔节度使;皋斩之。[1]十一月,乙亥(初二),朝廷将陇州改名为奉义军,提升韦皋为节度使。朱又指使中使刘海广许诺韦皋担任凤翔节度使,韦...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六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下至德二载(丁酉、757)唐纪三十六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公元757年)[1]九月,丁丑,希德以轻骑至城下挑战,千里帅百骑开门突出,欲擒之;会救至,收骑退还,桥坏,坠堑中,反为希德所擒。仰谓从骑曰:“吾不幸至此,天也!归语诸将,善为守备,宁失帅,不可失城。”希...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二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历十四年(己未、779)唐纪四十二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779年)[1]八月,甲辰,以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并同平章事。上方励精求治,不次用人,卜相于崔甫,甫荐炎器业,上亦素闻其名,故自迁谪中用之。琳,太原人,性粗率,喜诙谐,无他长,与张...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三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二建中二年(辛酉、781)唐纪四十三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公元781年)[1]六月庚寅,以浙江东·西观察使、苏州刺史韩为润州刺史、浙江东·西节度使,名其军曰镇海。[1]六月,庚寅(初三),德宗任命浙江东西观察使、苏州刺史韩为润州刺史、浙江东西节度使,将他统辖的军队定名为镇海...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九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广德元年(癸卯、763)唐纪三十九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1]秋,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诸将讨史朝义者进官阶、加爵邑有差。册回纥可汗为颉咄登蜜施合俱录英义建功毗伽可汗,可敦为娑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左、右杀以下,皆...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乙巳、765)唐纪四十唐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1]闰十月,乙巳,郭子仪入朝。子仪以灵武初复,百姓雕弊,戎落未安,请以朔方军粮使三原路嗣恭镇之;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既死,请遣使巡抚河西及置凉、甘、肃、瓜、沙等州长史。上皆从之。[1]闰十月乙巳(十七日)...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一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九年(甲寅、774)唐纪四十一唐代宗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1]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于京师。[1]春季,正月壬寅(初三),田神功在京师去世。[2]澧朗镇遏使杨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诏听入朝。猷遂溯汉江而上,复州、郢州皆闭城自守,山南东道节度使...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七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乾元二年(己亥、759)唐纪三十七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1]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

  •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后周纪三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显德元年(甲寅、954)后周纪三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公元954)[1]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迁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1]五月,甲戌朔(初一),王逵从潭州迁居朗州,任命周行逢为知潭州事,任命潘叔嗣为岳州团练使。[2]丙子,帝至晋阳城下,...

  •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后周纪一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广顺元年(辛亥、951)后周纪一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1]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监国自皋门入宫,即位於崇元殿,制曰:“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改元,大赦。杨、史弘肇、王章等皆赠官,官为敛葬,仍访其子孙叙用之。凡仓场、库...

  •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后周纪四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956)后周纪四后周世宗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1]三月,甲午朔,上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太祖皇帝乘皮船入寿春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牙将馆陶张琼遽以身蔽之,矢中琼髀,死而复苏。镞著骨不可出,琼...

  •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后周纪五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958)后周纪五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1]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1]春季,正月,乙酉(初三),后周撤销匡国军。[2]唐改元中兴。[2]南唐改年号为中兴。[3]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3]丁亥(初五),后周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报...

  • 资治通鉴第二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后周纪二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中广顺二年(壬子、952)后周纪二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1]九月,甲寅朔,吴越丞相裴坚卒。以台州刺史吴延福同参相府事。[1]九月,甲寅朔(初一),吴越丞相裴坚去世。任命台州刺史吴延福共同参预丞相府事务。[2]庚午,敕北边吏民毋得入契丹境俘掠。[2]庚午...

  • 资治通鉴第二百卷

    宋朝·司马光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冬,十月,己酉,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许敬宗奏:“故特进赠司空王仁祐告身尚存,使逆乱馀孽犹得为廕,并请除削。”从之。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五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中景福元年(壬子、892)唐纪七十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1]春,正月,丙寅,赦天下,改元。[1]春季,正月,丙寅(二十一日),唐昭宗诏令赦免天下,改年号为景福。[2]凤翔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五节度使上言:杨守亮容匿叛臣杨...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六懿宗昭圣惠孝皇帝上咸通元年(庚辰、860)唐纪六十六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1]春,正月,乙卯,浙东军与裘甫战于桐柏观前,范居植死,刘仅以身免。乙丑,甫帅其徒千余人陷剡县,开府库,募壮士,众至数千人;越州大恐。[1]春季,正月,乙卯(初四),唐浙东官军与裘甫军在桐柏观前交战,...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二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884)唐纪七十二唐僖宗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1]六月,壬辰,东川留后高仁厚奏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仁厚围梓州久不下,乃为书射城中,道其将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为诸君缓师十日,使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师立首,当分见兵为五番,番分昼夜以...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三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887)唐纪七十三唐僖宗光光启三年(丁未,公元887年)[1]夏,四月,甲辰朔,约逐苏州刺史张雄,帅其众逃入海。[1]夏季,四月,甲辰朔(初一),徐约赶走苏州刺史张雄,张雄率领他的人马逃往海上。[2]高骈闻秦宗权将寇淮南,遣左厢都知兵使毕师铎将百骑屯...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九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乾符四年(丁酉、877)唐纪六十九唐僖宗乾符四年(丁酉,公元877年)[1]春,正月,王郢诱鲁入舟中,执之,将士从者皆奔溃。朝廷闻之,以右龙武大将军宋皓为江南诸道招讨使,先征诸道兵外,更发忠武、宣武、感化三道、宣、泗二州兵,新旧合万五千余人,并受皓节度。二月,郢攻陷...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上广明元年(庚子、880)唐纪七十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1]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荣作乱,剽掠坊市俱空。[1]十一月,唐河中都虞侯王重荣兴兵作乱,四乱抢劫,河中坊市被抢夺一空。[2]宿州刺史刘汉宏怨朝廷赏薄,甲寅,以汉宏为浙东观察使。[2]唐宿州刺史刘汉...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一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中和二年(壬寅、882)唐纪七十一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公元882年)[1]五月,以湖南观察使闵勖权充镇南节度使。勖屡求于湖南建节,朝廷恐诸道观察使效之,不许。先是,王仙芝寇掠江西,高安人钟传聚蛮獠,依山为堡,众至万人。仙芝陷抚州而不能守,传入据之,诏即以为刺史。至...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七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中咸通九年(戊子、868)唐纪六十七唐懿宗感通九年(戊子,公元868年)[1]夏,六月,凤翔少尹李师望上言:“州控扼南诏,为其要冲,成都道远,难以节制,请建定边军,屯重兵于州,以邛州为理所。”朝廷以为信然,以师望为州刺史,充定边军节度,眉,蜀、邛、雅、嘉、黎等州观察,统押...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四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载(丙申、756)唐纪三十四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1]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贼就围之。太常卿张荐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征吴王祗为太仆卿,以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唐纪二十八唐玄宗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1]春,正月,辛丑,突阙毗伽可汗来请和;许之。[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突阙毗伽可汗前来请求与唐和解;玄宗表示同意。[2]广州吏民为宋立遗爱碑。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五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元载(丙申、756)唐纪三十五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1]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既。[1]冬季,十月,辛巳朔(初一),出现日全食。[2]上发顺化,癸未,至彭原。[2]肃宗从顺化郡出发,癸未(初三),到达彭原。[3]初,李林甫为相,谏官...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六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710)唐纪二十六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公元710年)[1]八月,庚寅,往巽第按问。重福奄至,县官驰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长史崔日知独帅众讨之。[1]八月庚寅(十二月),洛阳县吏前往裴巽家中检查讯问,李重福等人突然来到。县吏急忙跑出裴宅,将其所...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二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上天宝六载(丁亥、747)唐纪三十二唐玄宗天宝六载(丁亥,公元747年)[1]十二月,己巳,上以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征灵入朝,灵大惧。仙芝见灵,趋走如故,灵益惧。副都护京兆程千里、押牙毕思琛及行官王滔等,皆平日构仙芝于灵者也,仙芝面责千里、思琛曰:“公面如男子,...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三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十三载(甲午、754)唐纪三十三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甲午,公元754年)[1]春,正月,己亥,安禄山入朝。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上怜...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九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唐纪二十九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1]春,正月,癸未,更立契丹松漠王李邵固为广化王,奚饶乐王李鲁苏为奉诚王。以上从甥陈氏为东华公主,妻邵固;以成安公主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1]春季,正月,癸未(初四),唐玄宗将契...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开元二十二年(甲戌、734)唐纪三十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1]春,正月,己巳,上发西京;己丑,至东都。张九龄自韶州入见,求终丧;不许。[1]春季,正月,己巳(初六),玄宗从西京出发;己丑(二十六日),到达东都。张九龄从韶州来入见,请求守丧结束后...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十一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下天宝元年(壬午、742)唐纪三十一唐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1]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勤政楼受朝贺,赦天下,改元。[1]春季,正月,丁未朔(初一),玄宗亲临勤政楼,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于是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宝。[2]壬子,分平卢别为节度,以安禄山为...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七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二年(甲寅、714)唐纪二十七唐玄宗开元二年(甲寅,公元714年)[1]春,正月,壬申,制:“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1]春季,正月壬申(十三日),唐玄宗颁布制命:“要选拔那些有才能见识的京官担任都督、...

  • 资治通鉴第二卷

    宋朝·司马光

    周纪二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周纪二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1]齐伐魏,取观津。[1]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2]赵侵齐,取长城。[2]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三年(乙卯、前366)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1]魏、韩会于宅阳。[1]魏国、韩国在宅阳举行会议。[2]秦败魏师、韩师...

  • 资治通鉴第二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2三月十日,汉元帝刘奭封王政君为皇后,封王政君老父王禁为阳平候。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

  • 资治通鉴第二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汉纪十四汉武帝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98年)[1]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杀,以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1]春季,二月,王卿因罪自杀,汉武帝任命执金吾杜周为御史大夫。[2]初榷酒酤。[2]开始实行酒类专卖。[3]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

  • 资治通鉴第二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一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41)汉纪二十一汉元帝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41年)[1]春,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1]春季,二月,冯奉世回长安,调任左将军,封关内侯。[2]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2]三月,元帝赐封皇子刘康当济阳王。[3]夏,四月,平昌考侯王接薨。秋...

  • 资治通鉴第二十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二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癸亥、前118)[1]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1]春季,三月甲午(十一日),丞相李蔡被指控盗用汉景帝陵园外空地埋葬家人,其罪该当交付司法官吏审判,李蔡自杀。[2]罢三铢钱,更铸五铢钱。于是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2]废止三铢钱...

  • 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八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前61)汉纪十八汉宣帝神爵元年(帝第一次前往甘泉宫,在泰祭祀天神。三月,前往河东郡,祭祀后土神。汉宣帝颇仿照武帝旧例,小心谨慎地遵庚申,公元前61年)[1]春,正月,上始行幸甘泉,郊泰;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上颇修武帝故事,谨斋祀之礼,以方士言增置神祠;闻益州...

  • 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九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前58)汉纪十九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1]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1]春季,二月,长安有凤凰飞集、甘露降落,因而大赦天下。[2]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夏,四月,诏曰:“颍川太守霸,...

  • 资治通鉴第二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五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汉纪十五汉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1]夏,益州夷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往击,大破之。[1]夏季,益州所属二十四个夷人村寨三万余人全部背叛汉朝。汉朝廷派水衡都尉吕破胡招募官吏和百姓从军,又征调犍为、蜀郡的武...

  • 资治通鉴第二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六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74)汉纪十六汉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74年)[1]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1]春季,二月,汉昭帝下诏书将七岁至十四岁百姓交纳的口赋减少十分之三。[2]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未央宫;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

  • 资治通鉴第二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七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前67)汉纪十七汉宣帝地节三年(甲寅,公元前67年)[1]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化天下。今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其赐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未及征用,会病卒官。后诏使丞相、御史问郡、国上计长史、...

  • 资治通鉴第二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三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汉纪十三汉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1]冬季,十月,汉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回长安后,祭祀泰一神,并叩拜“德星”。[2]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

  • 资治通鉴第九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太祖高皇帝上之元年(乙未、前206)汉纪—汉高帝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1]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1]冬季,十月,沛公刘邦率军抵达霸上。秦王子婴乘...

  • 资治通鉴第九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晋纪二十晋穆帝永和四年(戊申,公元348年)[1]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杀士民什八九。[1]夏季,四月,林邑国的军队进犯九真郡,当地的士兵百姓十之八九被杀。[2]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韬也!”韬由...

  • 资治通鉴第九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四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年(壬午、322)晋纪十四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1]春,正月,郭璞复上疏,请因皇孙生,下赦令,帝从之。乙卯,大赦,改元。[1]春季,正月,郭璞再次上疏,请求以元帝皇孙司马衍出世为契机,颁布赦免令,元帝允准。乙卯(初一),大赦天下罪犯,改年号为永昌。王敦以璞为...

  • 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一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七年(辛亥、351)晋纪二十一晋穆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1]春,正月,丁酉,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丁酉(初一),出现日食。[2]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请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表健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秦王。健怒曰:“吾岂堪为秦王邪?且晋使未返,我...

  • 资治通鉴第九十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二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年(丁丑、317)晋纪十二晋元帝建武元年(丁丑,公元317年)[1]春,正月,汉兵东略弘农,太守宋哲奔江东。[1]春季,正月,汉军向东进攻弘农郡,太守宋哲逃奔江东。[2]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称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赍诏赐张,拜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

  • 资治通鉴第九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八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四年(戊戌、338)晋纪十八晋成帝咸康四年(戊戌,公元338年)[1]春,正月,燕王遣都尉赵如赵,听师期。赵王虎将击段辽,募骁勇者三万人,悉拜龙腾中郎。会辽遣段屈云袭赵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虎乃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帅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

  • 资治通鉴第九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九显宗成皇帝下咸康八年(壬寅、342)晋纪十九晋成帝咸康八年(壬寅,公元342年)[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出现日食。[2]乙丑,大赦。[2]乙丑(初七),东晋大赦天下。[3]豫州刺史庾怿以酒饷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觉其毒,饮犬,犬毙,密奏之。帝曰:“大...

  • 资治通鉴第九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五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324)晋纪十五晋明帝太宁二年(甲申,公元324年)[1]春,正月,王敦诬周嵩、周与李脱谋为不轨,收嵩、,于军中杀之;遣参军贺鸾就沈充于吴,尽杀周札诸兄子;进兵袭会稽,札拒战而死。[1]春季,正月,王敦诬陷周嵩、周与李脱勾结,密谋不轨,因而收捕二人,杀害于军中。又...

  • 资治通鉴第九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六显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328)晋纪十六晋成帝咸和三年(戊子,公元328年)[1]春,正月,温峤入救建康,军于寻阳。[1]春季,正月,温峤来救援建康,屯军寻阳。韩晃袭司马流于慈湖;流素懦怯,将战,食炙不知口处,兵败而死。韩晃偷袭在慈湖的司马流,司马流素来怯懦,临战时吓得吃烤肉不知道往...

  • 资治通鉴第九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七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332)晋纪十七晋成帝咸和七年(壬辰,公元332年)[1]春,正月,辛未,大赦。[1]春季,正月,辛未(十五日),东晋大赦天下。[2]赵主勒大飨群臣,谓徐光曰:“朕可方自古何等主?”对曰:“陛下神武谋略过于汉高,后世无可比者。”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

  • 资治通鉴第九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十三中宗元皇帝中太兴二年(己卯、319)晋纪十三晋元帝太兴二年(己卯,公元319年)[1]春,二月,刘遐,徐龛击周抚于寒山,破斩之。初,掖人苏峻帅乡里数千家结垒以自保,远近多附之。曹嶷恶其强,将攻之,峻率众浮海来奔。帝以峻为鹰扬将军,助刘遐讨周抚有功;诏以遐为临淮太守,峻为淮陵内史。[1]春季,...

  • 资治通鉴第六卷

    宋朝·司马光

    秦纪一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秦纪一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1]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1]河东郡郡守王稽因犯通敌罪被判斩弃于市。应侯范睢...

  • 资治通鉴第六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六十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汉纪六十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217年)[1]春,正月,魏王操军居巢,孙权保濡须,二月,操进攻之。[1]春季,正月,魏王曹操驻军居巢,孙权守卫濡须。二月,曹操向濡须进攻。初,右护军蒋钦屯宣城,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及权在濡须,钦与吕蒙持诸军...

  • 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四孝献皇帝丁建安元年(丙子、196)汉纪五十四汉献帝建安元年(丙子,公元196年)[1]春,正月,癸酉,大赦,改元。[1]春季,正月,癸酉(初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安元年。[2]董承、张杨欲以天子还雒阳,杨奉、李乐不欲,由是诸将更相贰。二月,韩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韩暹屯闻喜,胡才、杨奉之...

  • 资治通鉴第六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一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庚子、220)魏纪一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1]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

  • 资治通鉴第六十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二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191)汉纪五十二汉献帝初平二年(辛未,公元191年)[1]春,正月,辛丑,赦天下。[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大赦天下。[2]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

  • 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八孝献皇帝辛建安十四年(已丑、209)汉纪五十八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己丑,公元209年)[1]春,三月,曹操军至谯。[1]春季,三月,曹操大军到达谯县。[2]孙权围合肥,久不下。权率轻骑欲身往突敌,长史张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

  • 资治通鉴第六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九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汉纪五十九汉献帝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214年)[1]春,马超从张鲁求兵,北取凉州,鲁遣超还围祁山。姜叙告急于夏候渊,诸将议欲须魏公操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督步骑五千为前军。超败走。[1]春季,马超请求张...

  • 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五孝献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199)汉纪五十五汉献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1]春,黑山贼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三道救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

  • 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六孝献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201)汉纪五十六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1]春,三月,丁卯朔,日有食之。[1]春季,三月,丁卯(疑误),出现日食。[2]曹操就谷于安民。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欲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

  • 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一年(丙戌、206)汉纪五十七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丙戌,公元206年)[1]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1]春季,正月,有异星出现在北斗星座。[2]曹操自将击高干,留其世子丕守邺,使别驾从事崔琰傅之。操围壶关,三月,壶关降。高干自入匈奴求救,单于不受;干独与数骑亡,欲南奔荆州,...

  • 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三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194)汉纪五十三汉献帝兴平元年(甲戌,公元194年)[1]春,正月,辛酉,赦天下。[1]春季,正月,辛酉(十三日),大赦天下。[2]甲子,帝加元服。[2]甲子(十六日),献帝举行加冠礼。[3]二月,戊寅,有司奏立长秋宫。诏曰:“皇妣宅兆未卜,何忍言后宫之选乎!”...

  • 资治通鉴第七卷

    宋朝·司马光

    秦纪二秦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1]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而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

  • 资治通鉴第七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十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62)魏纪十魏元帝景元三年(壬午,公元262年)[1]秋,八月,乙酉,吴主立皇后朱氏,朱公主之女也。戊子,立子为太子。[1]秋季,八月,乙酉(十六日),吴王立皇后朱氏,她是朱公主的女儿。戊子(十九日),立孙为太子。[2]汉大将军姜维将出军,右车骑将军廖化曰:“兵不,必...

  • 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四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魏纪四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1]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浚姨兄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秦浚遗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表以示浚,而召还,免官。[1]春季,二月,吴王授予太...

  • 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一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酉、265)晋纪一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1]春,三月,吴主使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偕来报聘。绍行至濡须,有言绍誉中国之美者,吴主怒,追还,杀之。[1]春季,三月,吴主派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与徐绍、孙一起去魏国回报聘问。徐绍走到...

  •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二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223)魏纪二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公支223年[1]春,正月,曹真使张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1]春季,正月,曹真派张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2]二月,诸葛亮至永安。[2]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3]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朱桓分兵赴之...

  • 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八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253)魏纪八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1]春,正月,朔,蜀大将军费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循在坐;欢饮沈醉,循起刺,杀之。资性泛爱,不疑于人。越太守张嶷,尝以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待信新附太过,宜鉴前事,少以为...

  • 资治通鉴第七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九高贵乡公下甘露元年(丙子、256)魏纪九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1]春,正月,汉姜维进位大将军。[1]春季,正月,蜀汉姜维升任为大将军。[2]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2]二月,丙辰(初九),魏帝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与各位儒生讨...

  • 资治通鉴第七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五烈祖明皇帝中之下青龙三年(乙卯、235)魏纪五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1]春,正月,戊子,以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1]春季,正月,戊子(初八),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2]丁巳,皇太后郭氏殂。帝数问甄后死状于太后,由是太后以忧殂。[2]丁己(疑误),皇太后郭氏去世。明帝多次向太...

  • 资治通鉴第七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六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238)魏纪六魏明帝景初二年(戊午,公元238年)[1]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

  • 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七邵陵厉公中正始七年(丙寅、246)魏纪七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1]春,二月,吴车骑将军朱然寇中,杀略数千人而去。[1]春季,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中,杀死掠夺了数千人之后,才离去。[2]幽州刺史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俭遂屠丸都,斩获首虏以千数...

  • 资治通鉴第七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魏纪三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魏纪三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十六天时间,攻下了城,斩杀孟达。申仪在魏兴已经很久,擅称秉受旨意...

  • 资治通鉴第三卷

    宋朝·司马光

    周纪三慎靓王元年(辛丑、前320)周纪三周慎靓王元年(辛丑,公元前320年)[1]卫更贬号曰君。[1]卫国国君再次把自己的爵位由侯降到君。二年(壬寅、前319)二年(壬寅,公元前319年)[1]秦伐韩,取鄢。[1]秦国进攻韩国,夺取鄢陵。[2]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 资治通鉴第三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王莽下天凤二年(乙亥、15)汉纪三十王莽天凤二年(乙亥,公元15年)[1]春,二月,大赦天下。[1]春季,二月,大赦天下。[2]民讹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百姓奔走往观者有万数。莽恶之,捕系,问所从起;不能得。[2]民间谣传有黄龙摔死在黄山宫中,老百姓奔走前往看热闹的有一万人之多。王莽讨厌这件事...

  • 资治通鉴第三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四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前13)汉纪二十四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大赦天下。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2]夏,大旱。[2]夏季,大旱。[3]四月,癸未,长乐临华...

  • 资治通鉴第三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一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23)汉纪三十一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1]春,正月,甲子朔,汉兵与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赐,斩之,杀士卒二万余人。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引兵欲据宛,刘与战于阳下,大破之,遂围宛。先是,青、徐贼众虽数十万人,讫无文书、号令、旌旗、部曲;及汉兵起,皆称...

  • 资治通鉴第三十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二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前32)汉纪二十二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1]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1]春季,正月,乙丑(初一),史皇孙刘进的祭庙发生火灾。[2]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

  • 资治通鉴第三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八孝平皇帝下元始三年(癸亥、3)汉纪二十八汉平帝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1]春,太后遣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纳采见女。还,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太师光、大司徒宫、大司空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史大夫刘秀及太卜、太史令服皮弁、素...

  • 资治通鉴第三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9)汉纪二十九王莽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1]春,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1]春季,正月朔(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新制的皇太后御玺,呈上太皇太后,遵从上天的符命,去掉汉朝的名号。初,莽娶故丞相王孙宜春侯咸女为妻,立...

  • 资治通鉴第三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五孝成皇帝下绥和二年(甲寅、前7)汉纪二十五汉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2]二月,壬子,丞相方进薨。[2]二月,壬子(十三日),丞相翟方进去世。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变迫切,大责日加...

  • 资治通鉴第三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六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5)汉纪十二六汉哀帝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5年)[1]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1]春季,正月,有异星出现在牵牛星旁。[2]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孔光、师丹共执以为不可。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依违者连岁。...

  • 资治通鉴第三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七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2)汉纪二十七汉哀帝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1]春,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票骑将军。[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哀帝下诏,要求将军、中二千石官员,各推举通晓军事、熟悉兵...

  • 资治通鉴第三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十三孝成皇帝上之下阳朔三年(己亥、前22)汉纪二十三汉成帝阳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1]春,三月,壬戌,陨石东郡八。[1]春季,三月,壬戌(疑误),东郡坠落八块陨石。[2]夏,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九郡。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逐捕,以军兴从事,皆伏辜...

  • 资治通鉴第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1]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举行祭祀。[2]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匿其年崐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

  • 资治通鉴第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太祖高皇帝下八年(壬寅、前199)汉纪四汉高帝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1]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过柏人。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遂不宿而去。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1]冬季,汉高帝刘邦在东垣攻打韩王信的余...

  • 资治通鉴第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十一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元朔五年(丁巳、前124)汉纪十一汉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1]冬,十一月,乙丑,薛泽免。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1]冬季,十一月乙丑(初五),汉武帝免除薛泽职务,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为平津侯。担任丞相而封侯,是从公孙弘开始的。时上方兴功业...

  • 资治通鉴第十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二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丁酉、前204)汉纪二汉高帝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1]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1]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馀闻讯,即在井陉口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

  • 资治通鉴第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八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汉纪八汉景帝前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1]冬,十月,梁王来朝。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詹事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

  • 资治通鉴第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无年(辛丑、前140)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1]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

  • 资治通鉴第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汉纪五汉高后元年(甲寅,公元前187年)[1]冬,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太尉勃,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

  • 资治通鉴第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六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汉纪六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1]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1]冬季,十月丁酉晦(疑误),出现日食。[2]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2]十一月,丁卯晦(疑误),出现日食。[3]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

  • 资治通鉴第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七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前169)汉纪七汉文帝前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69年)[1]冬,十一月,上行幸代;春,正月,自代还。[1]冬季,十一月,文帝巡行代国;春季,正月,文帝自代国返回长安。[2]夏,六月,梁怀王揖薨,无子。贾谊复上疏曰:“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

  •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五年(己亥、前202)汉纪三汉高帝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1]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

  • 资治通鉴第四卷

    宋朝·司马光

    周纪四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周纪四周赧王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97年)[1]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1]楚怀王逃脱看守,被秦国人发现,封锁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正逢赵主父外出在代郡,赵国官员不敢作...

  • 资治通鉴第四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汉纪四十汉和帝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1]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故事。[1]春季,正月,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予北匈奴于除印信绶带,命中郎将任尚持符节护卫,屯驻伊吾,一如南匈奴单于先例。初,庐江周荣辟...

  • 资治通鉴第四十二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四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30)汉纪三十四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庚寅,公元30年)[1]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摇役,比丰、沛。[1]春季,正月丙辰(十六日),东汉把舂陵乡改为章陵县,按照刘邦祖籍丰县和沛县的作法,世世代代免除赋税徭役。[2]吴汉等拔朐,斩董宪、庞萌,江...

  • 资治通鉴第四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一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汉纪四十一汉殇帝延平元年(丙午,公元106年)[1]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1]春季,正月辛卯(十三日),将太尉张禹任命为太傅,将司徒...

  • 资治通鉴第四十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二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建武元年(乙酉、25)汉纪三十二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乙酉,公元25年)[1]春,正月,方望与安陵人弓林共立前定安公婴为天子,聚党数千人,居临泾。更始遣丞相松等击破,皆斩之。[1]春季,正月,方望和安陵人弓林共同拥立前定安公刘婴当皇帝,聚集党徒数千人,占据临泾。更始皇帝刘玄派...

  • 资治通鉴第四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九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85)汉纪三十九汉章帝元和二年(乙酉,公元85年)[1]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又诏三公曰:“安静之吏,悃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

  •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五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年(丙申、36)汉纪三十五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丙申,公元36年)[1]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述遣子婿史兴救之,汉迎击,破之,因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公孙述将帅恐惧,日...

  • 资治通鉴第四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六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汉纪三十六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丁未,公元47年)[1]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1]春季,正月,南郡蛮人反叛。东汉朝廷派遣武威将军刘尚讨伐,将蛮人击败。[2]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2]夏季,五月丁卯(初八),大司徒蔡茂去世...

  • 资治通鉴第四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61)汉纪三十七汉明帝永平四年(辛酉,公元61年)[1]春,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苍上书谏;帝览奏,即还宫。[1]春季,明帝出宫,在附近观览洛阳城楼宅第,打算随后去河内郡行猎。东平王刘苍上书劝止。明帝看到奏书后,立即回宫。[2]秋,九月,戊寅,千乘...

  • 资治通鉴第四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三十三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27)汉纪三十三汉光武帝建武三年(丁亥,公元27年)[1]春,正月,甲子,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惭于受任无功,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利;乃率车骑将军邓弘等自河北度至湖,要冯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

  • 资治通鉴第五卷

    宋朝·司马光

    周纪五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周纪五周赧王四十三年(己丑,公元前272年)[1]楚以左徒黄歇侍太子完为质于秦。[1]楚国派左徒黄歇侍奉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芈完。[2]秦置南阳郡。[2]秦国设置南阳郡。[3]秦、魏、楚共伐燕。[3]秦国、魏国、楚国共同进攻燕国。[4]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4]...

  • 资治通鉴第五十八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汉纪五十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公元181年)[1]春正月,初置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1]春季,正月,首次设立骥厩丞,负责接收和饲养从各郡、国征发来的马匹。由于各地豪强垄断马匹交易,马价涨到一匹值二百万钱。[2]夏,四月,庚子,赦天...

  • 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汉纪五十一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3]黄巾军残部郭大等人在...

  • 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二孝安皇帝中元初三(丙辰、116)汉纪四十二汉安帝元初三年(丙辰,公元116年)[1]春,正月,苍梧、郁林,合浦蛮夷反;二月,遣侍御史任督州郡兵讨之。[1]春季,正月,苍梧、郁林、合浦三郡蛮夷反叛。二月,朝廷派遣侍御史任指挥州郡兵进行讨伐。[2]郡国十地震。[2]有十个郡和封国发生地震。[3...

  • 资治通鉴第五十六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八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汉纪四十八汉桓帝永康元年(丁未,公元167年)[1]春,正月,东羌先零围,掠云阳,当煎诸种复反。段击之于鸾鸟,大破之,西羌遂定。[1]春季,正月,东羌先零部包围县,劫掠云阳县。当煎等诸部羌民再度起兵反叛。护羌校尉段率军在鸾鸟县邀击,大破叛羌,将西羌平定。[...

  • 资治通鉴第五十七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九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子、172)汉纪四十九汉灵帝熹平元年(壬子,公元172年)[1]春,正月,车驾上原陵。司徒掾陈留蔡邕曰:“吾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谓可损;今见威仪,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恻隐,不易夺也。礼有烦而不可省者,此之谓也。”[1]春季,正月,灵帝前往光武帝原陵...

  • 资治通鉴第五十三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五孝质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6)汉纪四十五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1]夏,四月,庚辰,令郡、国举明经诣太学,自大将军以下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拜官有差。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1...

  • 资治通鉴第五十四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六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丁酉、157)汉纪四十六汉桓帝永寿三年(丁酉,公元157年)春,正月,己未,赦天下。[1]春季,正月己未(疑误),大赦天下。[2]居风令贪暴无度,县人朱达等与蛮夷同反,攻杀令,聚众至四五千人。夏,四月,进攻九真,九真太守式战死。诏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2]居风县县令...

  • 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七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汉纪四十七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咨访大义,及琼贵,稚绝不...

  • 资治通鉴第五十一卷

    宋朝·司马光

    汉纪四十三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125)汉纪四十三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公元125年)[1]春,二月,乙亥,下邳惠王衍薨。[1]春季,二月乙亥(疑误),下邳惠王刘衍去世。[2]甲辰,车驾南巡。[2]甲辰(十七日),安帝去南方巡视。[3]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3]三月戊午朔(初一),出现日食。...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己卯、619)唐纪四唐高祖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1]十一月,己卯,刘武周寇浩州。[1]十一月,己卯(十四日),刘武周侵犯浩州。[2]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时河东州县,俘掠之余,未有仓廪,人情扰,聚入城堡,征敛无所得,军...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六炀皇帝中大业九年(癸酉、613)隋纪六隋炀帝大业九年(癸酉,公元613年)[1]春,正月,丁丑,诏征天下兵集涿郡。始募民为骁果,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1]春季,正月,丁丑(初二),炀帝下诏征召天下之兵在涿郡集结,开始招募平民为骁果。修辽东古城以贮备军粮。[2]灵武贼帅白瑜娑劫掠牧马,北连突厥,...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中武德四年(辛巳、621)唐纪五唐高祖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1]三月,庚申,以渠帅突地稽为燕州总管。[1]三月庚申(初二),唐任命首领突地稽为燕州总管。[2]太子建成获稽胡千余人,释其酋帅数十人,授以官爵,使还,招其余党,刘成亦降。建成诈称增置州县,筑城邑,命...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四高祖文皇帝下仁寿四年(甲子、604)隋纪四隋文帝仁寿四年(甲子,公元604年)[1]春,正月,丙午,赦天下。[1]春季,正月,丙午(初九),大赦天下。[2]帝将避暑于仁寿宫,术士章仇太翼固谏;不听。太翼曰:“是行恐銮舆不返!”帝大怒,系之长安狱,期还而斩之。甲子,幸仁寿宫。乙丑,诏赏赐支度,事...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戊寅、618)唐纪二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1]八月,薛举遣其子仁果进围宁州,刺史胡演击却之。郝瑗言于举曰:“今唐兵新破,关中骚动,宜乘胜直取长安。”举然之,会有疾而止。辛巳,举卒。太子仁果立,居于折城,谥举为武帝。[1]八月,薛举派他的儿子薛...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三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下武德二年(己卯、619)唐纪三唐高祖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1]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显官、名士为太尉府官属,杜淹、戴胄皆预焉。胄,安阳人也。隋将军王隆帅屯卫将军张镇周、都水少监苏世长等以山南兵始至东都。王世充专总朝政,事无大小,悉关太尉府;台省监署,...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七炀皇帝下大业十二年(丙子、616)隋纪七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丙子,公元616年)[1]春,正月,朝集使不至者二十余郡,始议分遣使者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1]春季,正月,元旦大朝会,各地朝集使未到的有二十余郡。朝廷中开始商议分别派遣使者到十二道发兵讨捕盗贼。[2]诏毗陵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数万人,于...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八恭皇帝下义宁元年(丁丑、617)隋纪八隋恭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1]六月,己卯,李建成等至晋阳。[1]六月,己卯(疑误),李建成等人到达晋阳。[2]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一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年(戊寅、618)唐纪一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1]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1]春季,正月丁未朔(初一)。隋恭帝下诏允许唐王佩带宝剑穿鞋上殿朝见,行礼时不必通报姓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

    宋朝·司马光

    隋纪五炀皇帝上之下大业四年(戊辰、608)隋纪五隋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1]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军五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1]春季,正月,乙巳(初一),炀帝下诏征发黄河以北各军一百多万人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向南到黄河,向北通涿郡。男丁不足,...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甲午、454)宋纪十宋孝武帝孝建元年(甲午,公元454年)[1]春,正月,己亥朔,上祀南郊,改元,大赦。甲辰,以尚书令何尚之为左光禄大夫、护军将军,以左卫将军颜竣为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1]春季,正月,已亥朔(初一),刘宋孝武帝刘骏前往南郊祭天,改年号为孝建,实行大赦...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四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431)宋纪四宋文帝元嘉八年(辛未,公元431年)[1]春,正月,壬午朔,燕大赦,改元大兴。[1]春季,正月,壬午朔(初一),北燕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兴。[2]丙申,檀道济等自清水救滑台,魏叔孙建、长孙道生拒之。丁酉,道济至寿张,遇魏安平公乙旃眷,道济帅宁朔将军...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十一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三年(己亥、459)宋纪十一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己亥,公元459年)B/[1]春,正月,己巳朔,兖州兵与魏皮豹子战于高平,兖州兵不利。[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刘宋兖州军队同北魏的征西将军皮豹子在高平大战,兖州军失利。[2]己丑,以骠骑将军柳元景为尚书令,右仆射刘遵考...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二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424)宋纪二宋文帝元嘉元年(甲子,公元424年)[1]春,正月,魏改元始光。[1]春季,正月,北魏改年号为始光。[2]丙寅,魏安定殇王弥卒。[2]丙寅(初四),北魏安定殇王拓跋弥去世。[3]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特进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闻陛下...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八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八年(辛卯、451)宋纪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1]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左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1]春季,正月,丙戌朔(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在瓜步山...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九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年(癸巳、453)宋纪九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453年)[1]春,正月,戊寅,以南谯王义宣为司徒、扬州刺史。[1]春季,正月,戊寅(初四),刘宋文帝任命南谯王刘义宣为司徒、扬州刺史。[2]萧道成等帅氐、羌攻魏武都,魏高平镇将苟莫于将突骑二千救之。道成等引还南郑。[...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五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年(丙子、436)宋纪五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1]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刘宋文帝患病,不举行朝会。[2]甲寅,魏主还宫。[2]甲寅(初二),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宫。[3]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六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十九年(壬午、442)宋纪六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壬午,公元442年)[1]春,正月,甲申,魏主备法驾,诣道坛受符,旗帜尽青。自是每帝即位皆受。谦之又奏作静轮宫,必令其高不闻鸡犬,欲以上接天神。崔浩劝帝为之,功费万计,经年不成。太子晃谏曰:“天人道殊,卑高定分,不可相接,理在必...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七太祖文皇帝中之下元嘉二十四年(丁亥、447)宋纪七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丁亥,公元447年)[1]春,正月,甲戌,大赦。[1]春季,正月,甲戌(二十六日),刘宋实行大赦。[2]魏吐京胡及山胡曹仆浑等反;二月,征东将军武昌王提等讨平之。[2]北魏吐京胡和山胡酋长曹仆浑等起来反叛。二月,北魏征东将军...

  • 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

    宋朝·司马光

    宋纪三太祖文皇帝上之中元嘉五年(戊辰、428)宋纪三宋文帝元嘉五年(戊辰,公元428年)[1]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1]春季,正月,辛未(初二),北魏京兆王拓跋黎去世。[2]荆州刺史、彭城王义康,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左光禄大夫范泰谓司徒王弘曰:“天下事重,权要难居。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唐纪十四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645年)[1]六月,丁酉,李世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八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武德九年(丙戌、626)唐纪八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公元626年)[1]九月,突厥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但诏归所掠中国户口,征温颜博还朝。[1]九月,突厥颉利可汗进献三千匹马、一万头羊,唐太宗推辞不受,只是下诏令其归还所掠夺的中原人口,并征召上一年被突厥俘虏...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二十二年(戊申、648)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1]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1]夏季,四月,丁巳(初七),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败松外蛮。初,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下武德五年(壬午、622)唐纪六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1]春,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元天造,定都州。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领军;征王琮为中书令,高斌为中书侍郎;窦建德时文武悉复本位。其设法行政,悉师建德,而攻战勇决过之。[1]春...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贞观十五年(辛丑、641)唐纪十二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辛丑,公元641年)[1]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邪公主外孙段氏妻之;辞曰:“臣国中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也。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上益贤之,然欲抚以厚恩,竟...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九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中贞观二年(戊子、628)唐纪九唐太宗贞观二年(戊子,公元628年)[1]九月,丙午,初令致仕官在本品之上。[1]九月,丙午(初三),初次下令年老退休的文武官员在上朝时列于本品现任官之上。[2]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下贞观六年(壬辰、632)唐纪十唐太宗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1]春,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1]春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出现日食。[2]癸酉,静州獠反,将军李子和讨平之。[2]癸酉(十九日),静州獠民反叛,将军李子和率兵征讨平定。[3]文武官复请封禅,...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一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上贞观十一年(丁酉、637)唐纪十一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丁酉,公元637年)[1]五月,壬申,魏徵上疏,以为:“陛上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乃知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非虚言也。且以隋之府库、仓廪、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然...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武德七年(甲申、624)唐纪七唐高祖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1]六月,辛丑,上幸仁智宫避暑。[1]六月,辛丑(初三),高祖前往仁智宫避暑。[2]辛亥,泷州扶州獠作乱,遣南尹州都督李光度等击平之。[2]辛亥(十三日),泷州、扶州獠人发生叛乱,高祖派遣南尹州都督李...

  • 资治通鉴第一百卷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二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晋纪二十二晋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公元355年)[1]春,正月,故仇池公杨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梁式王刺杀杨初;初子国诛式王及宋奴,自立为仇池公。桓温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1]春季,正月,从前仇池公杨毅的弟弟杨宋奴派他姑姑的儿子梁式王刺杀杨初。杨初...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八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晋纪三十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壬辰,公元392年)[1]春,正月,己巳朔,大赦。[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2]秦主登立昭仪陇西李氏为皇后。[2]前秦国主苻登册立昭仪、陇西人李氏为皇后。[3]二月,壬寅,燕主垂自鲁口如河间、渤海、平...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二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四海西公下太和四年(己巳、369)晋纪二十四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己巳,公元369年)[1]春,三月,大司马温请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等伐燕。初,在北府,温常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居之;而暗于事机,乃遗温笺,欲共奖王室,请督所部出河上。子超为温参军,取视,寸寸...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九

    宋朝·司马光

    晋纪三十一安皇帝甲隆安元年(丁酉、397)晋纪三十一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公元397年)[1]春,正月,己亥朔,帝加元服,改元。以左仆射王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仍加后将军、丹杨尹。会稽王道子悉以东宫兵配国宝,使领之。[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东晋安帝行加冕礼,改年号为隆安。...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六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八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年(乙酉、385)晋纪二十八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乙酉,公元385年)[1]春,正月,秦王坚朝飨群臣。时长安饥,人相食,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1]春季,正月,前秦王苻坚祭祀太庙,宴请群臣。当时长安正值饥荒,人相残食,众将领回家以后,都把吃进去的肉吐出来再让妻子儿女们吃...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七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九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387)晋纪二十九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公元387年)[1]春,正月,乙已,以朱序为青、兖二州剌史,代谢玄镇彭城;序求镇准阴,许之。以玄为会稽内史。[1]春季,正月,乙已(初八),东晋任命朱序为青、兖二州剌史,代替谢玄镇守彭城;朱序请求改镇淮阴,得到...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三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五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晋纪二十五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371年)[1]春,正月,袁瑾、朱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交州刺史,遣武卫将军武都王鉴、前将军张蚝帅步骑二万救之。大司马温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击鉴、蚝于石桥,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伊,宣之子...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四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六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晋纪二十六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自...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七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晋纪二十七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公元383年)[1]春,正月,秦吕光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1]春季,正月,前秦吕光发兵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作为向导。[2]三月,丁巳,大赦。[2]三月,丁巳(二十八日),东晋实...

  • 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一

    宋朝·司马光

    晋纪二十三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晋纪二十三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1]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鹜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1]春季,正月,癸巳(二十...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二世祖文皇帝上天嘉元年(庚辰、560)陈纪二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1]春,正月,癸丑朔,大赦,改元。[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陈朝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嘉。[2]齐大赦,改元乾明。[2]北齐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乾明。[3]辛酉,上祀南郊。[3]辛酉(初九),陈文帝在南郊祭...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八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己已、549)梁纪十八梁武帝太清三年(己已,公元549年)[1]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礼自新亭徙营大桁。会大雾,韦粲军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合,侯景望见之,亟帅锐卒攻粲。粲使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舟师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景乘胜入粲营,左右牵...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三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未、563)陈纪三陈文帝天嘉四年(癸未,公元563年)[1]春,正月,齐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射。时齐主终日酣饮,朝事专委侍中高元海。元海庸俗,帝亦轻之;以收才名素盛,故用之。而收畏懦避事,寻坐阿纵,除名。[1]春季,正月,北齐任命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射。当时武成帝...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六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梁纪十六梁武帝太清元年(丁卯,公元547年)[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婪,临终,有启遣中录事...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二十二敬皇帝绍泰元年(乙亥、555)梁纪二十二梁敬帝绍泰元年(乙亥,公元555年)[1]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刘将兵援江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据邵陵。[1]春季,正月,壬午朔(初一),邵陵太守刘带兵救援江陵,走到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了他,把他的部众带回邵陵据守。[2]梁王...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陈纪一高祖武皇帝永定元年(丁丑、557)陈纪一陈武帝永定元年(丁丑,公元557年)[1]春,正月,辛丑,周公即天王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露门;追尊王考文公为文王,妣为文后;大赦。封魏恭帝为宋公。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色尚黑。以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大冢宰,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护为大司马...

  •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梁纪十九太宗简文皇帝上大宝元年(庚午、550)梁纪十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1]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1]春季,正月,辛亥朔(初一),梁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宝。[2]陈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将二万人军于南野以拒之。路养妻侄兰陵萧摩诃,年十三,单骑出战,无敢当者。杜...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八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神龙元年(乙巳、705)唐纪二十四唐中宗神龙元年(乙巳,公元705年)[1]二月,辛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问太后起居;自是每十日一往。[1]二月,辛亥(初一),唐中宗带领文武百官到上阳宫向武则天请安,问候她的日常生活状况;从此唐中宗每十天前来问候一次。[2]甲寅,复国...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二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八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下咸亨二年(辛未、671)唐纪十八唐高宗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1]春,正月,甲子,上幸东都。[1]春季,正月,甲子(二十六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2]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2]夏季,四月,甲申(...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九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龙二年(戊申、708)唐纪二十五唐中宗景龙二年(戊申,公元708年)[1]春,二月,庚寅,宫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云起,上令图以示百官。韦巨源请布之天下,从之,仍赦天下。[1]春季,二月,庚寅(二十七日),宫中的人说韦皇后藏衣服的竹箱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唐中宗便派人...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六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二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酉、697)唐纪二十二则天皇后神功元年(丁酉,公元697年)[1]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宫。[1]正月,己亥朔(初一),太后在通天宫祭祀。[2]突厥默啜寇灵州,以许钦明自随。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欲城中选良将、引精兵、夜袭虏营,而城中无谕其意者...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七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庚子、700)唐纪二十三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庚子,公元700年)[1]秋,七月,献俘于含枢殿。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大将军、燕国公,赐姓武氏。召公卿合宴,举觞属仁杰曰:“公之功也。”将赏之,对曰:“此乃陛下威灵,将帅尽力,臣何功之有!”固辞不受。[1]秋季,七月,李楷固...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三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九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壬午、682)唐纪十九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1]春,二月,作万泉宫于蓝田。[1]春季,二月,唐朝在蓝田营造万泉宫。[2]癸未,改元,赦天下。[2]癸未(十九日),唐朝更改年号,大赦天下。[3]戊午,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上欲令开府置官属,问吏部...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四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687)唐纪二十则天皇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1]春,闰正月,丁卯,封皇子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1]春季,闰正月,丁卯(初二),唐朝封皇子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2]二月,丙辰,突厥骨笃...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五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二十一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长寿元年(壬辰、692)唐纪二十一则天皇后长寿元年(壬辰,公元692年)[1]正月,戊辰朔,太后享万象神宫。[1]正月,戊辰朔(初一),太后在万象神宫祭祀。[2]腊月,立故于阗王尉达伏雄之子瑕为于阗王。[2]腊月,朝廷封原于阗王尉迟伏雄的儿子尉迟瑕为于阗王。[3]春,一月...

  •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一

    宋朝·司马光

    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龙朔二年(壬戌、662)唐纪十七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1]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1]八月,壬寅(十六日),唐朝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2]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2]九月,戊寅(...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后梁纪三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辛未、911)后梁纪三后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1]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罗周翰为节度使。[1]三月,乙酉朔(初一),后梁任命天雄留后罗周翰为天雄节度使。[2]清海、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隐病亟,表其弟节度副使岩权知留后;丁亥卒。岩袭位。[...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八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光化三年(庚申、900)唐纪七十八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公元900年)[1]春,正月,宣州将康儒攻睦州;钱使其从弟拒之。[1]春季,正月,宣州将领康儒进攻睦州,镇海节度使钱命令他的堂弟钱率兵抵御。[2]二月,庚申,以西川节度使王建兼中书令。[2]二月庚申(初二),朝...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后梁纪四均王上乾化三年(癸酉、913)后梁纪四后梁均王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1]十二月,吴镇海节度使徐温、平卢节度使朱瑾帅诸将拒之,遇于赵步。吴征兵未集,温以四千馀人与景仁战,不胜而却。景仁引兵乘之,将及于隘,吴吏士皆失色,左骁卫大将军宛丘陈绍援枪大呼曰:“诱敌太深,可以进矣。”跃马还斗,...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六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宁二年(乙卯、895)唐纪七十六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公元895年)[1]春,正月,辛酉,幽州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李克用入府舍;克用命李存审、刘仁恭将兵略定巡属。[1]春季,正月,辛酉(初三),幽州的军队百姓几万人张起伞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李克用进入卢龙节度...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后梁纪一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后梁纪一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1]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1]春季,正月辛巳(初四),梁王朱全忠率兵在贝州休整。[2]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君卖人国家,何面...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后梁纪二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1]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1]八月,吴越王钱派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带着奏表前往大梁,陈述攻取淮南的计策。王景仁,即王茂章,因避后梁太祖曾祖朱茂琳...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九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复二年(壬戌、902)唐纪七十九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公元902年)[1]春,正月,癸丑,朱全忠复屯三原,又移军武功。河东将李嗣昭、周德威攻慈、隰,以分全忠兵势。[1]春季,正月癸丑(初六),朱全忠率领军队再次驻扎三原,不久又移驻武功。河东将领李嗣昭、周德威攻击慈...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八十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复三年(癸亥、903)唐纪八十唐昭宗天复三年(癸亥,公元903年)[1]二月,壬申朔,诏:“比在凤翔府所除官,一切停。”[1]二月壬申朔(初一),昭宗颁布诏令:“近来在凤翔府任命的官员,全部解除职务。”时宦官尽死,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八十一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天元年(子、904)唐纪八十一唐昭宗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1]五月,丙寅,加河阳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1]五月丙寅(初二),朝廷加授河阳节度使张汉瑜为同平章事。[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既罢,复召全忠宴于内殿;全忠疑,不入。帝曰:“全忠不欲来,可令敬...

  •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七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乾宁四年(丁巳、897)唐纪七十七唐昭宗乾宁四年(丁巳,公元897年)[1]春,正月,甲申,韩建奏:“防城将张行思等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谋杀臣,劫车驾幸河中。”建恶诸王典兵,故使行思等告之。上大惊,召建谕之;建称疾不入。令诸王诣建自陈,建表称:“诸王...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七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长兴三年(壬辰、932)后唐纪七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1]秋,七月朔,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1]秋季,七月,辛丑朔(初一),朔方上表奏报:夏州党项来侵犯,击败了他们,追击到贺兰山。[2]己丑,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守中书令。[2]...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一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癸未、923)后唐记一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1]春,二月,晋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河东节度判官卢质为之首,质固辞,请以义武节度判官豆卢革、河东观察判官卢程为之;王即召革、程拜行台左、右丞相,以质为礼部尚书。[1]春季,...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八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934)后唐纪八后唐潞王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1]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1]二月,癸酉(初三),蜀主孟知祥任用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名衔如故。[2]吴人多不欲迁都者,都押牙周...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梁纪五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后梁纪五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1]秋,七月,庚戌,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王宗宏为东北面第二招讨,己未,以兼中书令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武信节度使刘知俊为西北面都招讨。[1]秋季,七月,庚戌(初三),前蜀主王建任命桑弘志为西北面第一招讨,...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五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1]秋,七月,以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1]秋季,七月,任命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2]丙寅,升夔州为宁江军,以西方邺为节度使。[2]丙寅(十七日),把夔州升为宁江军,任命西方邺为节度使。[3]癸巳,以与高季兴夔、忠、万三州为豆卢革...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六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长兴元年(庚寅、930)后唐纪六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公元930年)[1]春,正月,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辛巳,孟知祥遣赵季良如梓州修好。[1]春季,正月,东川节度使董璋派兵在剑门修筑七座营寨。辛巳(十六日),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派其副使赵季良到梓州来与董璋修好,以相...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三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下同光三年(乙酉、925)后唐纪三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1]十一月,丙申,蜀主至成都,百官及后宫迎于七里亭。蜀主入妃嫔中作回鹘队入宫。丁酉,出见群臣于文明殿,泣下沾襟,君臣相视,竟无一言以救国患。[1]十一月,丙申(初七),前蜀主回到成都,朝廷百官和宫中...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唐纪四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926)后唐纪四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1]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骑兵陈于宣仁门外,步兵陈于五凤门外。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不知睦王存义己死,欲奉之以作乱,帅所部兵自营中露刃大呼,与黄甲两军攻兴教门。帝方食,闻变,帅诸王及近卫骑兵击...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

    宋朝·司马光

    后梁纪六均王下贞明五年(己卯、919)后梁纪六后梁均王贞明五年(乙印,公元919年)[1]冬,十月,出为楚州团练使。[1]冬季,十月,吴国派杨出任楚州团练使。[2]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左射军使石敬瑭与梁人战于河,检击敬瑭,断其马甲,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四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下元和四年(己丑、809)唐纪五十四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1]秋,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前为江西观察使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夷简,元懿之玄孙也。上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1]秋季,七月...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八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七贞元元年(乙丑、785)唐纪四十八唐德宗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1]八月,甲子,诏凡不急之费及人冗食者皆罢之。[1]八月,甲子(初二),德宗颁诏将一切不急的开销以及因事由官府供给饮食的多余人员一律裁撤。[2]马燧至行营,与诸将谋曰:“长春宫不下,则怀光不可得。长春...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五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元和七年(壬辰、812)唐纪五十五唐宪宗元和七年(壬辰,公元812年)[1]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府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六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五兴元元年(甲子、784)唐纪四十六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公元784年)[1]二月,戊申,诏赠段秀实太尉,谥曰忠烈,厚恤其家。时贾隐林已卒,赠左仆射,赏其能直言也。[1]二月,戊申(初七),德宗颁诏追赠段秀实为太尉,谥号称为忠烈,以优厚的待遇抚恤段秀实的家人。当时,贾隐林已经...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二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贞元十七年(辛巳、801)唐纪五十二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1]春,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足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入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邪!”闰月...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三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丙戌、806)唐纪五十三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1]春,正月,丙寅朔,上帅群臣诣兴庆宫上上皇尊号。[1]春季,正月,丙寅朔(初一),宪宗率领群臣来到兴庆宫,向太上皇进献尊号。[2]丁卯,赦天下,改元。[2]丁卯(初二),宪宗大赦天下罪...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九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八贞元三年(丁卯、787)唐纪四十九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公元787年)[1]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1]八月,辛巳朔(初一),出现日食。[2]吐蕃尚结赞遣五骑送崔汉衡归,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观语之以“有诏不纳吐蕃使者”,受其表而却其人。[2]吐蕃尚结赞派遣骑兵五人护...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九贞元八年(壬申、792)唐纪五十唐德宗贞元八年(壬申,公元792年)[1]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通。[1]春季,二月,壬寅(十七日),韦皋捉获苴梦冲,在数说他的罪行后,斩杀了他。前往云南的道路开始畅通了。[2]三月,丁丑,山南东道节度使曹成王皋薨。...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一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贞元十年(甲戌、794)唐纪五十一唐德宗贞元十年(甲戌,公元794年)[1]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四十七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兴元元年(甲子、784)唐纪四十七唐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公元784年)[1]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淮缯帛来至,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韩欲遣使献绫罗四十担诣行在,幕僚何士干请行;喜曰:“君能相为行,请今日过江。”士干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四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会昌四年(甲子、844)唐纪六十四唐武宗会昌四年(甲子,公元844年)[1]闰月,壬戌,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绅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1]闰七月,壬戌(初十),唐武宗任命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绅挂同平章事衔,出任淮南节度使。[2]李德裕奏:“镇州奏事官高迪密陈意见二事...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八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中长庆元年(辛丑、821)唐纪五十八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1]秋,七月,甲辰,韦雍出,逢小将策马冲其前导,雍命曳下,欲于街中杖之。河朔军士不贯受杖,不服。雍以白弘靖,弘靖命军虞候系治之。是夕,士卒连营呼噪作乱,将校不能制,遂入府舍,掠弘靖货财、妇女、囚弘靖...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五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四年(庚午、850)唐纪六十五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公元850年)[1]春,正月,庚辰朔,赦天下。[1]春季,正月,庚辰朔(初一),唐宣宗宣告大赦天下。[2]二月,以秦州隶凤翔。[2]二月,唐朝廷将秦州隶属于凤翔。[3]夏,四月,庚戌,以中...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六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下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唐纪五十六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丁酉,公元817年)[1]春,正月,甲申,贬袁滋为抚州刺史。[1]春季,正月,甲申(二十四日),宪宗将袁滋贬为抚州刺史。李至唐州,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知之,有出迓者,谓之曰:“天子知柔懦,能忍耻,...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二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开成三年(戊午、838)唐纪六十二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公元838年)[1]春,正月,甲子,李石入朝,中涂有盗射之,微伤,左右奔散,石马惊,驰归第。又有盗邀击于坊门,断其马尾,仅而得免。上闻之大惊,命神策六军遣兵防卫,敕中外捕盗甚急,竟无所获。乙丑,百官入朝者九人而已...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三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会昌三年(癸亥、843)唐纪六十三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1]春,正月,回鹘乌介可汗帅众侵逼振武,刘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帅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拓跋三千骑袭其牙帐,沔自以大军继之。雄至振武,登城望回鹘之众寡,见毡车数十乘,从者皆衣朱碧,类华人;...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九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长庆三年(癸卯、823)唐纪五十九唐穆宗长庆三年(癸卯,公元823年)[1]春,正月,癸未,赐两军中尉以下钱。二月,辛卯,赐统军、军使等绵采、银器各有差。[1]春季,正月,癸未(二十七日),唐穆宗赏赐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军将钱。二月,辛卯(初六),赏赐左、右羽林军,左...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年(己酉、829)唐纪六十唐文宗太和三年(己酉,公元829年)[1]春,正月,亓志绍与成德合兵掠贝州。[1]春季,正月,亓志绍与成德兵联合掠夺贝州。[2]义成行营兵三千人先屯齐州,使之禹城,中道溃叛;横海节度使李讨诛之。[2]义成参予讨伐李同捷的行营兵三千人屯驻...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一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太和八年(甲寅、834)唐纪六十一唐文宗太和八年(甲寅,公元834年)[1]春,正月,上疾小瘳;丁巳,御太和殿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复故。[1]春季,正月,唐文宗的病情稍有好转,丁巳(初五),亲临太和殿,接见左右亲近的臣僚。然而精神萎靡不振,远不如从前。[2]二月,壬...

  • 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五十七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下元和十四年(己亥、819)唐纪五十七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己亥,公元819年)[1]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1]二月,李听出兵袭击海州,攻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率军在沂州击败平卢兵,攻克丞县。李师道闻官军侵逼,发民治...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七十四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龙纪元年(己酉、889)唐纪七十四唐昭宗龙纪元年(己酉、公元889年)[1]春,正月,癸巳朔,赦天下,改元。[1]春季,正月,癸巳朔(初一),唐昭宗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龙纪。[2]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刘崇望同平章事。[2]朝廷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刘崇望为同...

  •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

    宋朝·司马光

    唐纪六十八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一年(庚寅、870)唐纪六十八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870年)[1]春,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1]春季,正月,甲寅朔(初一),唐朝群臣给皇帝李上尊号,称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大赦天下。[2]西川之民闻蛮寇...

  •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宋朝·司马光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

    宋朝·司马光

    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

  •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

    宋朝·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 春晓

    宋朝·司马光

    钟漏初传晓,满窗风雨寒。东岗行可种,欹枕不成安。

  • 宋朝·司马光

    红桃素李况年华,周遍长安万万家。何事青青庭下柏,东风吹尽亦无花。

  • 偶成

    宋朝·司马光

    於陵薄三公,桔槔亲灌园。伯成轻南面,执耒耕丘樊。渊明耻为令,乞食倚人门。贤人乐遂志,荣辱安足言。鄙载夸毗子,结驷乘朱轩。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烟满上林春未归,三三两两雪花飞。柳条别得东皇意,映堤拂水已依依。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依依高村出宫墙,摇曳青丝百尺长。愿与宣温万年树,年年岁岁奉君王。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君王游豫赏青春,折柳为弮赐侍臣。莫怪长条低拂地,只缘供扫属车尘。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属车隐隐还如雷,陈后愁眉久不开。杨花都不知人意,故人长门宫里来。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长门宫晓未成妆,结雨萦风蔽琐窗。莫令透人华梁燕,那堪负汝更双双。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双双春燕颺云霄,楚国宫深乐事饶。会待急管繁弦际,试取织条并舞腰。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舞腰缤纷长乐东,柳间怅饮送春风。请君试望邯郸道,青门袅袅彻新丰。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新丰道上灞陵头,又送夫君去远游。借问柳枝有寄否,古今共有几多愁。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行人白马去遥遥,初上金堤欲过桥。望尘不见遮人眼,苦怨无情万万条。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五柳先生门作开,宅边植杖久徘徊。陌头遥认颜光禄,诘旦先乘瘦马来。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白雪虽然比絮花,艳阳不得共繁华。为群故人鸟衣巷,飞舞风流谢传家。

  • 柳枝词十三首

    宋朝·司马光

    宣阳门前三月初,家家杨柳绿藏鸟。欢似白花飘荡去,忍能弃掷博山炉。

  • 遣兴

    宋朝·司马光

    京洛红尘里,闭门常独居。虽无守道愧,终与趣时疏。文举徒飞表,曹丘懒挟书。谁怜从宦久,不及策名初。待兔谋其拙,屠龙艺亦虚。何当治归计,松菊绕吾庐。

  • 宋朝·司马光

    晴空碧於水,那得片云飞。映日成丹凰,随风变白衣。去来皆绝迹,隐显两忘机。天理谁能测,终然何所归。

  • 宋朝·司马光

    陇首红旌急,樽前悴幕重。林端翻远刹,花外转疏钟。夜寂清机发,春阑别意浓。如何玉琴韵,并欲在青松。

  • 锦堂春/锦堂春慢

    宋朝·司马光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 感怀

    宋朝·司马光

    昨日春冰破水边,今朝腊雪坠风前。岁华过目疾飞鸟,壮志如何不着鞭。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郏鄏城。垂绅多俊颜,更第尽公卿。裘马过从盛,门阑洒扫清。谁家拥兽炭,尽日管弦声。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汭宫。翠华虽脉脉,佳气自葱葱。阙角日华白,苑墙霜叶红。都人心望幸,注目不离东。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水桥。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阙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凤楼虽在此,车马不尘嚣。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初处寒好,初寒太室山。明空烟澹泊,返照雪孱颜。极目雁稍没,无心云自还。犹余拜表累,不得坐松间。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禹鉴门。遥天露崖口,轻浪漱山根。万佛龛苔老,一灯林霭昏。渔梁杳相望,石濑夜声喧。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折水流谷口,飞溜落云边。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叠石滩。山斜改昏晓,路曲失东西。拾栗走村稚,鉴垣巢乳鸡。我来闲拥褐,曝背草檐低。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安寒好,初寒游奕园。林间叶未尽,篱底菊犹存。结竹为庵小,开炉冓火温。谁言处城市,岭寂似丘樊。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宋朝·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衬寒福善居。长宵对灯火,满屋聚诗书。暂息登山屐,休脂下泽车。所安容膝地,何必更多余。

  • 自嘲

    宋朝·司马光

    英名愧终贾,高节谢巢由。直取云山笑,空为簪组羞。浮沉乖俗好,隐显拙身谋。惆怅临清鉴,霜毛不待秋。

  • 自嘲

    宋朝·司马光

    盘飧罗新蔬,充腹不求余。穷巷书扃户,闲轩卧读书。有心齐塞马,无意羡川鱼。世道方邀逐,如君术已疏。

  • 瞻彼南山

    宋朝·司马光

    瞻彼南山,有梌有棠,维叶牂牂。君子之燕,笾豆洋洋,鼎俎将将。百羞阜昌,上下乐康,邦家之光。君子万年,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 瞻彼南山

    宋朝·司马光

    瞻彼南山,有椐有栩,维叶湑湑。君子之燕,清酒有藇,壶樽有楚。酌言赐之,命之酹之,上下以序。君子万年,永绥兆民,受天枯之。

  • 瞻彼南山

    宋朝·司马光

    瞻彼南山,有札有枞,维叶逢逢。君子之燕,管丝嗈嗈,奏鼓隆隆。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君子万年,令德高明,高明有融。

  • 瞻彼南山

    宋朝·司马光

    赫赫明胆,天命有严,命我祖考,九土是监。倭馯之东,蛮蜑之南。享献有时,靡敢不詹。必兹余文,复阁岩岩。万世是承,四方是瞻。

  • 瞻彼南山

    宋朝·司马光

    帝白卿士,左右之臣。四方无虞,矜尔之勤。式观且游,从予一人。于壶欲闳,于堂于陈。金石之符,翰墨之珍。匪予汝夸,祖考之勋。

  • 瞻彼南山

    宋朝·司马光

    多士庶尹,群公百辟。拜手稽首,答扬休德。即醉即饱,慎思尔职。冈顾尔私,冈爱尔力。恼忠祗敕,永奉丕则。立民之极,载祀千亿。

  • 夏日西斋书事

    宋朝·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板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 春游

    宋朝·司马光

    人物竞纷华,骊驹逐钿车。此时松与柏,不及道傍花。

  • 闲居

    宋朝·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 秋夜

    宋朝·司马光

    浮云一消散,星斗粲长天。浩露洒翠柏,清香生白莲。体凉犹衣葛,耳静已无蝉。坐久群动息,秋空唯寂然。

  • 秋夜

    宋朝·司马光

    城上调秋角,烟间发暝钟。风枝摇宿鸟,霜草覆寒蛩。久负观书乐,端愁束带恭。暂因群吏散,还得遂幽慵。

  • 睢阳五老图

    宋朝·司马光

    图谋已就乐时间,晓向田园喜脱冠。心志不灰犹有策,星长还在尚无桓。朝阳鸣凤身轻暖,赴壑刚蛇齿健寒。俯表珍藏传不朽,每於清士敬持看。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都人共喜太师回,比户争迎不得催。正值土楼滩水浅,大家出手挽船来。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东郊车马走红尘,城外多於城里人。谁信今朝还政后,过如前岁下车新。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归来甫可及春残,丞相频邀赏牡丹。远处名园多不到,樽前日献百余盘。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洛阳风俗重繁华,荷担樵夫亦戴花。贪看二公同宴会,游人昏黑忘还家。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公厨敕许酿芳樽,屡唤宾朋醉后园。谑浪略无名位间,谁人知道太师尊。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过春称复到诸园,厌苦终朝鼓吹喧。招得老僧红外至,啜茶挥尘话松轩。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东田小籍选新声,歌吹胡琴色色精。客少有时全不用,天然水竹湛余清。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首夏清和新雨晴,绿莎细软不妨行。园夫遮道白何事,栀子花开斑笋行。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矮帽长条紫縠衫,朱门深静似重岩。莫言永日浑无事,种药移花一一监。

  •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

    宋朝·司马光

    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功名富贵古亦有,无事归来能几人。

  • 夜坐

    宋朝·司马光

    春阳气示胜,重为阴所乘。涔涔积雨阕,惨惨余寒增。流云郁不开,烈风尚凭陵。夜阑闭户牖,青晕生昏烟。僮仆悉已眠,书几久欹凭。涉猎阅旧闻,暂使心魂澄。有如行役归,丘园恍重登。又如远别离,邂逅逢友朋。嗟嗟宦游子,何异鱼人罾。夺其性所乐,强以所不能。人生本不劳,苦初外物绳。坐愁清日出,文墨来相仍。吏徒分四集,...

  •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

    宋朝·司马光

    夜色板阴重,雨声官舍寒。野农安敢问,环堵未能完。尽日流云度,何时大块乾。正愁开霁晚,霜雾满江栏。

  •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

    宋朝·司马光

    怅望中秋月,於今已上弦。明生圭样小,影露桂华偏。幽恩邈难致,浮云去不还。何当出阴翳,清澈照中天。

  • 八朋七日省真苦雨三

    宋朝·司马光

    菊蕊如排粟,青青见叶心。未尝窥白日,何以散黄金。欹侧疏篱短,绵延墁草深。寒蛩尔何与,终夕亦悲吟。

  • 宋朝·司马光

    羽短笼深不得飞,久留宁为稻粱肥。胶胶风雨鸣何苦,满室高眠正掩扉。

  • 看花四绝句

    宋朝·司马光

    洛阳相望尽名园,墙我花胜墙里看。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须一一具杯盘。

  • 看花四绝句

    宋朝·司马光

    洛阳相识尽名流,骑马游胜下马游。乘兴东西无不到,但逢表眼即淹留。

  • 看花四绝句

    宋朝·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乡,人将锦绣学群花。

  • 看花四绝句

    宋朝·司马光

    南园桃李近方栽,浇水未乾花已开。山果野蔬随分有,交游不厌但频来。

  •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

    宋朝·司马光

    雪霜衰鬓拔还生,桃李新园长未成。五十尚能胜六十,今年又减去年情。

  •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

    宋朝·司马光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市相逢咽不通。独闭柴荆老春色,任他陌上暮尘红。

  •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

    宋朝·司马光

    东城丝纲蹴红毬,北里琼楼唱石州。堪笑迂儒竹斋里,眼昏逼纸看蝇头。

  •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

    宋朝·司马光

    家藏歌吹只西邻,吹落梅花歌落尘。百叶桃开深院里,输它白发有情人。

  •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

    宋朝·司马光

    燕拂人衣絮扑头,红英满地绿阴稠。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盛德师尧舜,英姿肖祖宗。太阳光遍照,沧海量兼容。鸿业知能继,齐民望可封。如何未五载,已上鼎湖龙。

  •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虹瑞流朱邸,童髦侍紫宸。简心天与子,授位帝知人。学古功时敏,鉤深道日新。宜然三百载,民物仰威神。

  •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谏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恩深忘位贱,义重觉生轻。不正诛锄法,仍蒙奖叹荣。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

  • 读颍公清风庥

    宋朝·司马光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 读颍公清风庥

    宋朝·司马光

    人生百岁隙中光,唯有高名久不亡。千古但令编简在,清风养物一何长。

  • 读颍公清风庥

    宋朝·司马光

    佳城郁郁必英灵,幸有文章见典刑。开卷未终双袖湿,目前仿佛对渊庭。

  • 读颍公清风庥

    宋朝·司马光

    一言华衮足为荣,况吒文编久愈明。邹湛不逢羊叔子,世间何处复知名。

  • 金山寺

    宋朝·司马光

    香刹冠嵯峨,松门络薜萝。风清尘不到,岸阔鸟难过。欲雨江声怒,新晴海气多。行舟未摇棹,回望隔烟波。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朝·司马光

    决事神明速,任人金石坚。天机先兆腾,圣度蕴渊泉。仁义生知性,恩威独化权。乾坤无毁息,长与大名传。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朝·司马光

    听政涉中昃,观书达夜分。周王忘自逸,汉祖不知勤。棣萼因心友,云间落笔文。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朝·司马光

    至德成无象,徽名避不居。期门弋猎绝,步辇宴游疏。钱列金釭暗,兵严武帐虚。蓬莱日晏仗,犹望驾宫车。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朝·司马光

    鳖禁叨承诏,金华侍执经。微生轻草芥,圣泽阔沧溟。鹿生安林野,葵心注阙庭。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

  •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宋朝·司马光

    式道清行马,灵輴下陛帘。云奔同轨集,雨泣兆民瞻。石阙苍烟暝,松门白露沾。载弓陨绝,无计附经髯。

  • 西湖

    宋朝·司马光

    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鱼惊动苹叶,燕喜掠杨花。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

  • 早春

    宋朝·司马光

    梅梢柳萼未全工,日澹风和春意来。雨后谁家有桃李,会须多买及时栽。

  • 早春

    宋朝·司马光

    璿霄转斗车,春意逼梅花。熟寐侵街鼓,闲情到酒家。晴阳浮地末,寒色敛天涯。归雁空余迹,朝来印浦沙。

  • 过故洛阳城

    宋朝·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 过故洛阳城

    宋朝·司马光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 苦雨

    宋朝·司马光

    积雨欲侵旬,朝晡漫不分。苍凉微露日,惨淡已生云。地半成泥滓,天应厌垢氛。时闻度鸧鸹,空外自为群。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平湖漠漠芰荷稠,水国芳春不胜秋。空有棹歌人不见,晚风一曲去悠悠。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越女行歌纵棹轻,苍茫虽浦晚烟凝。荷花折尽未归去,潋滟扁舟不易胜。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荷底肖涟照绮罗,长安公子旧情多。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伫歌。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贺监家居逸兴民,枝分鉴水阔容舠。穿荷宜去邀渔叟,共醉船头半榼醪。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清江向晚采莲稀,独倚兰膛久未归。目断可堪人不至,斜风细雨湿罗衣。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素舸朱篷青竹稿,棹歌风散近还遥。斜阳借问归何处,家住水村郎姓萧。

  •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

    宋朝·司马光

    别殿无人梨自芳,玉阶朱槛绕金塘。馆娃寂寞无西子,羞与吴宫竞晓妆。

  • 吕宣徽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奕世台衡贵,盈门拔冕荣。遐方流惠化,殊俗讋威声。宥密资忠力,安平寄老成。遽骑箕尾去,何以慰苍生。

  • 吕宣徽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维岳人皆仰,长城众所依。远猷方克壮,昭世忽长违。象设俨如在,英灵窅不归。唯应令名久,竹素蔼余辉。

  •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

    宋朝·司马光

    仙术有地终未知,眠看白发乱如丝。何时得接浮丘袂,沧海横飞万余里。

  •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

    宋朝·司马光

    神仙谓无还似有,秦汉可怜空白首。会须一蹑青云梯,与子同祛千古疑。

  •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

    宋朝·司马光

    若士北游穷地角,还食蛤蜊卷龟壳。庐歼凡骨不能飞,今朝九陔何处期。

  •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

    宋朝·司马光

    仙家不似人间欢,瑶浆琅菜青玉盘。乘醉东游憩阳谷,酒瓢间挂扶桑木。

  •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

    宋朝·司马光

    柂师知子能操舟,稳过茫茫沧海流。白浪回天千万里,真令挂骨长鲸齿。

  • 渔父

    宋朝·司马光

    楚岸橘花香,扁舟泛渺茫。短簑冲密雨,素发净秋霜。烟外鸣榔远,波间掷线长。无人识名姓,击楫入沧浪。

  • 园樱伤老也

    宋朝·司马光

    园有繁樱,圃有肥菁。我酒既清,我淆既馨。我友戾止,聊以如情。今我不乐,日月其径。

  • 园樱伤老也

    宋朝·司马光

    园有农李,圃有肥杞。我酒既旨,我淆既美。我友戾止,改忧为喜。今我不乐,年其有几。

  • 园樱伤老也

    宋朝·司马光

    园有弱柳,圃有肥韭。我酒既有,我淆既草。载笑载歌,以宴我友。今我不东,年其无久。

  • 园樱伤老也

    宋朝·司马光

    个性泛舟,载纵载横。白日净倾,飘风载惊。嗟我老矣,发脱齿零。胡为百忧,劳此余生。

  • 早行

    宋朝·司马光

    寒犬吠柴门,荒鸡鸣远村。河声空自急,月影不曾浑。木末星犹白,榛中露已繁。客心独惆怅,四顾与谁言。

  • 故翰林彭学士挽歌

    宋朝·司马光

    夙昔游清贯,时流藉重名。雠书石渠秘,视草玉堂荣。吉兆虚三鱓,凶期告两楹。子云思故国,坟树必西倾。

  • 故翰林彭学士挽歌

    宋朝·司马光

    平生对交旧,万日正如初。不复知荣贱,都能忘戚疏。遗灵瞻素几,伪物屏涂车。家事何萧萦,空余万卷书。

  • 故翰林彭学士挽歌

    宋朝·司马光

    祖奠垂将撤,笳箫俨欲行。野寒嘶故马,树转出新旌。泉路幽无底,鱼灯暖不明。如何赍美志,郁郁向佳城。

  • 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

    宋朝·司马光

    儒衣临绝塞,庙略运奇兵。缓带羌尘静,灵旗海雾清。公心结明主,阴德庇群生。名遂身仍退,人间五福并。

  • 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

    宋朝·司马光

    铭旌远明灭,骑吹去低昂。三鼎功名大,重泉日月工。鹤飞来吊客,牛卧卜连冈。车马还城郭,悲风满白杨。

  • 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

    宋朝·司马光

    沧波与邓林,鱼鸟久飞沈。一旦成陈迹,何人识寸心。高山亡景行,流水失知音。泪尽离东阁,归来破故琴。

  • 何秀才郊园五首

    宋朝·司马光

    主人耽诗书,乐道深居久。挟策往来游,东冈复南亩。

  • 何秀才郊园五首

    宋朝·司马光

    浊酒不取味,素琴无复弦。何须更清论,相见自萧然。

  • 何秀才郊园五首

    宋朝·司马光

    苍苍竹林暝,郁郁松气寒。纵横兴来笔,欹侧醉中冠。

  • 何秀才郊园五首

    宋朝·司马光

    褰裳涉幽涧,日落烟岩空。踌躇待新月,长啸来清风。

  • 何秀才郊园五首

    宋朝·司马光

    夏木绕茅庐,棋酒资清宴。密叶绿藏枝,空闻黄鸟啭。

  • 和李殿丞仓中对菊三

    宋朝·司马光

    高士寄朝市,迥然心迹珠。秋风太仓里,黄菊满庭隅。陶令成诗后,王公送酒无。遥知厌俗事,未免强踌蹰。

  • 和李殿丞仓中对菊三

    宋朝·司马光

    文案渐消散,仓闲吏已稀。庭空数蝶下,夜静一萤飞。爱赏忽成句,淹留时忘归。高情虽不系,遇此独依依。

  • 和李殿丞仓中对菊三

    宋朝·司马光

    凉风正萧瑟,好月复徘徊。幽兴眇不尽,芳樽时一开。余英盖红叶,坠露湿苍苔。从此东篱下,应忘归去来。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宋朝·司马光

    舟楫才猷大,冰霜德操坚。陶钧成茂业,书史乐高年。瞻望簪绅共,吁嗟馆舍捐。举时无异论,方信令名全。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宋朝·司马光

    钓玉吴台旧,咏茅梁苑新。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直道高当世,清风遗后人。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棲尘。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

    宋朝·司马光

    先子同乌府,知音诚皦然。脱縗来拜伏,抚首辱哀怜。迨此泉扃掩,空悲尘纲牵。无由怀酒絮,撇涕望新阡。

  • 塞上

    宋朝·司马光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 塞上

    宋朝·司马光

    鸿雁秋先到,牛羊夕未还。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落日衔西塞,阴烟澹北关。何时献戎捷,鞍甲一朝闲。

  • 塞上

    宋朝·司马光

    瀚海秋风至,萧萧木叶飞。如何逢汉使,犹未寄征衣。不叹千里远,难甘一信稀。年年沙漠雁,随意得南归。

  • 塞上

    宋朝·司马光

    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

  • 司徒工开府韩国富公

    宋朝·司马光

    天佑休明祚,时生俊杰臣。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

  • 司徒工开府韩国富公

    宋朝·司马光

    松漠骄无信,渔阳广聚兵。移书侮中国,决意背齐盟。直气轻轺入,英辞左衽惊,虏归烽火灭,宇县复升平。

  • 司徒工开府韩国富公

    宋朝·司马光

    太吕功名重,鸿毛轩冕轻。闲居容愈盛,暂出市皆倾。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

  • 司徒工开府韩国富公

    宋朝·司马光

    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

    宋朝·司马光

    累日增烦暑,通宵结薄阴。苍茫变风色,散漫作春霖。野店垂杨重,僧房绿筱深。疏慵尤得趣,闭户拥重衾。

  •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

    宋朝·司马光

    漠漠春云合,烛烛旱气收。人心方有望,时雨不须求。岂独老农喜,仍令恶客留。洛城花未谢,作意更同游。

  •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

    宋朝·司马光

    麦田正尘坌,桑径忽滂沱。比屋起相告,荷锄行且歌。园林半扃锁,车马绝经过。大尹爱民物,何妨喜更多。

  • 臧郎中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积庆承前烈,呈才会圣时。践扬朝有籍,治行吏为师。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惜哉违世早,志业未全施。

  • 臧郎中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素履存诚厚,虚怀待物真。乡闾昔相接,朋友世弥亲。遗札蝇头强,长阡马鬣新。九原那可作,空复想音尘。

  •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

    宋朝·司马光

    万古风涛浸石岩,老苔垂足细{髻吉换监}鬖。传闻海底珠无数,何事从来散不簪。

  •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

    宋朝·司马光

    金阙银城仙客居,欲传消息问麻姑。蓬莱无物堪为信,翦寄苍龙一握须。

  •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

    宋朝·司马光

    琅菜来从若木边,非膏非沐绿宛延。玉盘委积羞嘉客,不是陶家无馔钱。

  • 超然台寄子瞻学士

    宋朝·司马光

    使君仁智心,济以忠义胆。婴儿手自抚,猛虎须可揽。出牧为龚黄,廷议乃陵黯。万钟何所加,甔石何所减。用此始优游,当官免阿诌。曏时守高密,民安吏手敛。乘间为小台,节物得周览。容膝常有余,纵目皆不掩。山种远布张,花卉近缀点。筵宾肴核旅,燕居兵卫俨。比之在陋共,为乐亦何歉。可笑夸者愚,中天犹惨惨。

  • 待昭二首

    宋朝·司马光

    京洛风尘里,相逢眼尽青。故人多密近,谁诵四隅铭。

  • 待昭二首

    宋朝·司马光

    待诏久公车,囊装半已虚。难文虽雅丽,未得似相如。

  • 归田诗

    宋朝·司马光

    秋水风波大,嗟嗟未可游。渔樵自应乐,珪组为谁忧。直木知先伐,明珠忌暗投。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

  • 归田诗

    宋朝·司马光

    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涂。角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 归田诗

    宋朝·司马光

    圣哲虽云远,遣文幸未亡。沉冥观礼乐,仿佛见虞黄。鸡黍延一迳,琴书乐一堂。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 归田诗

    宋朝·司马光

    松菊陶潜宅,蓬蒿仲蔚家。行游筇杖瘦,啸傲幅巾斜。屋小疏茅覆,门深乱柳遮。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 归田诗

    宋朝·司马光

    桑柘绿无际,田间戴胜飞。清醪迎社熟,鸣雉向春肥。执耒时将急,衔杯日渐稀。四邻能共乐,招饮莫违。

  • 居洛初夏作

    宋朝·司马光

    四朋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宋朝·司马光

    薄梗任飘流。

  • 宋朝·司马光

    清茶淡话难逢龙,浊歌狂歌易得朋。

  • 宋朝·司马光

    犹将谈笑对风尘。

  • 宋朝·司马光

    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

  • 宋朝·司马光

    霜花错节开。

  • 宋朝·司马光

    雨湿蓼花千穗红。

  • 宋朝·司马光

    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

  • 宋朝·司马光

    蝉声若唤人。

  • 宋朝·司马光

    藏阄新度腊,习舞竞裁衣。

  • 宋朝·司马光

    不知藏在何人手,却向尊前斗弄拳。

  • 宋朝·司马光

    不肯那钱买珠翠,任教堆插阶前菊

  • 钱子高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炜烨伟家学,连翩射策荣。走丸过省阁,破竹取公卿。埋玉嗟何早,为山惜未成。空令泽官友,相顾泪纵横。

  • 钱子高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象设如平昔,升堂不见君。尚疑言笑在,忽念死生分。清论千秋雪,浮荣一片云。泉台多少路,何处复修文。

  • 穷兔谣二首

    宋朝·司马光

    鹘翅崩腾来九宵,兔命迫窄无所逃。秋毫就死忽背跃,鹘拳不中还飞高。安知韩卢复在后,力屈但作婴儿号,少年只取一快乐,谁念划根腥血毛。

  • 穷兔谣二首

    宋朝·司马光

    兔营三窟定何在,棘间堑底高邱巅。却行百步方跃入,示免余踪留雪四。少年何为无恻隐,解鹰纵犬薰以烟。人言兔狡非兔狡,窘急偷生真可怜。

  •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

    宋朝·司马光

    儒业金华贵,归心白鹤孤。江山依旧在,轩冕曏来无。啸咏谁当共,登临未索扶。浩然如此乐,迥与世人殊。

  •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

    宋朝·司马光

    水底元无月,衣中自有珠。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涂。瀑布寒云湿,觚棱瑞气扶。遥知至乐地,不异在京都。

  • 送尧夫知河中府二首

    宋朝·司马光

    耆老承风旧,比纶锡命新。展禽安屡黜,原宪乐赏贫。妨志穷通壹,论交表里真。但祈深自重,膏泽望斯民。

  • 送尧夫知河中府二首

    宋朝·司马光

    河抱城根曲,山侵地势斜。周余古楼观,舜俗旧人家。回首从游阔,装怀牒诉哗。何时重载酒,同醉洛阳花。

  •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

    宋朝·司马光

    {左革右阑}矢迎山驿,轺车下帝台。夜看牛斗分,应有使星来。

  •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

    宋朝·司马光

    晓棹旌旗迥,暮河钲鼓喧。商船极目避,汉使一何尊。

  •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

    宋朝·司马光

    呈酿木兰春,江鲈白锦鳞。玉盘聊下箸,初识紫丝蓴。

  •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

    宋朝·司马光

    岫贴晴天阔,舟缘石岸深。遥知作书处,缆袅绿波心。

  •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

    宋朝·司马光

    沙溆鹤争飞,波光可染衣。松江异淇水,信美不如归。

  • 文太师挽歌三首

    宋朝·司马光

    汾晋地形美,古今多钜贤。况承勋烈后,宜有庆灵传。著位登朝右,声华出众先。起家从此始,圭组遂蝉聊。

  • 文太师挽歌三首

    宋朝·司马光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庭有三鱣集,门容驷马过。欲知余庆在,公鼎格平和。

  • 文太师挽歌三首

    宋朝·司马光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

  • 夏夜

    宋朝·司马光

    溽暑郁不闻,矗矗云万叠。长风卷地来,冻雨不濡叶。虽无润物功,凉冷得所惬。须臾号怒息,清月照壁颊。小冠簪短发,衣裾轻猎猎。欹倾依曲几,暂匀苏疲薾。坐久不思眠,草间微露浥。

  •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宋朝·司马光

    结发读经史,疲精非一朝。于今成沪落,所幸得逍遥。不韪狂心息,难平客气消。巢林易为足,窃敢比鹪鹩。

  •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宋朝·司马光

    闲思宇宙内,何物不由天。定分不移易,劳心徒充捐。鹏飞九万里,松寿一千年。斥鷃与朝菌,逍的亦自然。

  •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宋朝·司马光

    闭目念前古,飘然一烘尘。两仪仍似旧,万物互争新。轩冕荣何在,箪乐最乐真。众人俱我笑,我说笑其人。

  •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宋朝·司马光

    六合旷无际,逍遥好纵游。放怀同一贯,瞬目即千秋。丸遇区臾止,萍随波浪流。所之皆自得,何惧亦何忧。

  •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

    宋朝·司马光

    璿玑敷帝命,金节护边兵。尽付将军制,真为儒者荣。扶摇言上击,濛汜忽西倾。罢市人相吊,纷纷满百城。

  •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

    宋朝·司马光

    柳翣丧容盛,江山故国遥。清时独长往,何日重来朝。事与秋云断,荣如晓梦消。西风虎丘路,马髫又岧峣。

  • 张明叔兄弟雨中见弄

    宋朝·司马光

    喜君午际来,凉雨正纷泊。呼奴扫南轩,壶席谨量度。轩前红薇开,蒙下鸣泉落。必争如五射,有礼异六博。求全怯垂成,倒置畏反跃。虽无百骁巧,且有一笑乐。交飞觥酒满,强进盘飧薄。苟非兴趣同,珍肴徒绮错。

  • 自题写真

    宋朝·司马光

    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居然不可市朝往,骨相天生林野人。

  •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宋朝·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方如左右手,且於穷僻置闲田。

  •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宋朝·司马光

    场屋推声价,朝绅仰典刑。朱衣老卿列,白首峦亲庭。舟壑一朝失,泉台万古扃。音容宛在目,争免涕飘零。

  •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宋朝·司马光

    乐易春阳暖,孤高秋气清。老惟知自适,贫不问为生。京兆开阡陌,延陵题墓茔。何如帝师笔,纯孝纪名卿。

  • 春贴子词·太皇太后

    宋朝·司马光

    盛德初临震,阳和已动坤。发生天施大,厚载母仪尊。

  • 春贴子词·太皇太后

    宋朝·司马光

    种桃临玉井,裁胜刻金花。借问此何处,昆山王母家。

  • 春贴子词·太皇太后

    宋朝·司马光

    长乐晓钟残,皇与入问安。东风犹料峭,冒絮御余寒。

  • 春贴子词·太皇太后

    宋朝·司马光

    庆寿风烟接未央,飞楼复道郁相望。春来无以销长日,闲取经书教小生。

  • 春贴子词·太皇太后

    宋朝·司马光

    冰澌半争波先绿,柳叶未生条已黄。四海澄清天子孝,朝回日奉万年觞。

  • 春贴子词·太皇太后

    宋朝·司马光

    东宫归政五年余,隐几时观黄老书。禁闼无为民自化,熙熙不独在春初。

  • 丁尚书挽词二首

    宋朝·司马光

    凤跸游汾曲,非态得传人。闺台尤显重,训诰愈深游。论道参黄阁,横经侍紫宸。如何天不憖,志业未全伸。

  • 丁尚书挽词二首

    宋朝·司马光

    彤阙晨趋退,萧然忘世荣。闲斋虚自白,永日澹无营。脱略簪绅累,沈冥丘壑情。贪夫诚有激,千载素风清。

  • 鄜州怀聂之美

    宋朝·司马光

    何言内外家,忧患两如麻。别泪行三岁,思心各一涯。海边昏雾雨,塞外惨风沙。安得云飞术,乘空去不遐。

  • 故绛城

    宋朝·司马光

    文公恢霸略,征讨辅周衰。奕世为盟主,诸侯听会期。山河表里在,朝市古今移。欲访祁篪处,乡人亦不知。

  • 和秉国芙蓉五章

    宋朝·司马光

    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劝君秉烛须勤赏,阊阖难禁一夜风。

  • 和秉国芙蓉五章

    宋朝·司马光

    北方稀见诚奇物,笔界轻丝指捻红。楚蜀可怜人不赏,墙根屋角数无穷。

  • 和秉国芙蓉五章

    宋朝·司马光

    平昔低头避桃李,英华今发岁云秋。盛时已过浑中我,醉舞狂歌插满头。

  • 和秉国芙蓉五章

    宋朝·司马光

    后时独立诚难事,犹赖阶庭有菊丛。绰约霜前弄姿态,非如群木万株红。

  • 和秉国芙蓉五章

    宋朝·司马光

    但见涉江求水际,岂知缘木采霜中。微红未肯全衰歇,正似酡颜鹤发翁。

  • 和张推官同年阴无绪

    宋朝·司马光

    澹泊轻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风烟寂寞几何限,尽入凭高一雨眸。

  • 和张推官同年阴无绪

    宋朝·司马光

    薄寒未去腊缠过,春色先知在绿波。不是宿云能作思,大都王粲自情多。

  • 河北道中作

    宋朝·司马光

    绿柳阴中白浪花,河边日日暗风沙。解鞍纵马悄无事,隐几看书随处家。

  • 河北道中作

    宋朝·司马光

    河势东回今几年,浓阴满目尽桑田。川原变化无终极,一气不为常寂然。

  • 河北道中作

    宋朝·司马光

    原上叠叠古冢高,昔时意气尽贤豪。断碑名姓已磨灭,永日东风吹野蒿。

  • 九日怀聂之美

    宋朝·司马光

    钱塘江里扁舟上,别后篱花几度黄。忧患萦心何缭绕,风光满目尽凄凉。谁同鉴落杯中酒,独击茱萸肘后囊。可复无书道情素,云间空有雁南翔。

  • 九日怀聂之美

    宋朝·司马光

    太室横山蔽千里,相思空复上高台。瓮头白酒行当熟,离下黄花稍复开。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欲愚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

  • 留别东郡诸僚友

    宋朝·司马光

    际日浮空涨海流,虫沙龙蜃中优游。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 留别东郡诸僚友

    宋朝·司马光

    白璧紫金为世宝,贤愚知贵莫能名。庙堂祭器杯盘物,随处得这光彩生。

  • 留别东郡诸僚友

    宋朝·司马光

    楚国良金百鍊精,深藏求售价连城。岂徒丰狱吹毛利,兼有秦台照胆明。

  • 留别东郡诸僚友

    宋朝·司马光

    祖帐飘扬堤柳边,北来飞盖复连翩。追随不忍轻言别,回首城楼没晚烟。

  • 留别东郡诸僚友

    宋朝·司马光

    空府同来贤大夫,短亭门外即长涂。不辞烂醉樽前倒,明日此欢重得无。

  • 梅圣俞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兵形穷胜负,史法贯兴衰。落落虽殊众,恂恂不迕时。位卑名自重,才大命须奇。世俗那能识,伤嗟止为诗。

  • 梅圣俞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漆灯无复曙,柏径不知人。南纪光华减,中朝后秀贫。凄清千古韵,寂寞一丘尘。异日昭亭下,方多沥酒人。

  • 鸟栖曲二首

    宋朝·司马光

    风破金铺结绮钱,穿帘人幌舞垂莲。可怜无人夜不晓,起视西窗月华皎。

  • 鸟栖曲二首

    宋朝·司马光

    昨疏月明漏水长,罗帏翠帐华灯光。佳人起舞玉钗隋,门久鸟栖雁南过。

  • 山中早春

    宋朝·司马光

    山木欣欣意,春光次第催。欹巾望归雁,伏槛听新雷。岩静闻冰折,巢空喜燕来。涧花从寂寞,亦向草堂开。

  •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宋朝·司马光

    菽藿一箪乐,蒿莱三亩宽。蒲轮不能起,瓮牖有余安。高节去圭角,久要敦岁寒。今朝郊外客,谁免涕汍澜。

  •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宋朝·司马光

    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重言蒙蹠实,佩服敢书绅。

  • 书事

    宋朝·司马光

    志士喜功业,感时心易劳。蘖栽终栝柏,荒蔓任蓬蒿。梁竦慵为吏,萧咸耻诣曹。风霜果不变,会见出云高。

  •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

    宋朝·司马光

    迢递铜梁道,凝严青锁闱。负书当日去,鸣玉此时归。乡树迎朱毂,江花照锦衣。临邛不足并,荣耀古今稀。

  •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

    宋朝·司马光

    悽怆怀桑梓,劬劳咏蓼莪。树风今远矣,鼎食奈悲何。剑阁登车近,秦闻屈指过。腾装缠自路,夕梦已江沱。

  •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

    宋朝·司马光

    富贵动归思,由来光里闾。戒门羞主父,负弩笑相如。外物有荣悴,中心无戚疏。遥知见亲旧,不改布衣初。

  • 送峡州陈廉秘丞三首

    宋朝·司马光

    宜都贤太守,治迹古人齐。虎负众子去,凤环群鸟棲。行增颍川秩,别绛武都泥。正恐还朝速,春林未子规。

  • 送峡州陈廉秘丞三首

    宋朝·司马光

    郡府猿声外,旌旗鸟道边。楼高出楚塞,烟霁识巴船。襦绔嗟来暮,簪绅惜外迁。皇仁矜远俗,非谓意疏贤。

  • 送峡州陈廉秘丞三首

    宋朝·司马光

    地险三巴口,江流百折蟠。驺珂通峡响,门戟照秋寒。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孙刘置栅处,细为写图看。

  •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

    宋朝·司马光

    车马东城咱,芬芳数里尘。风光不相待,愁杀未游人。

  •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

    宋朝·司马光

    咫尺东园乐,无知簿领何。春风连夜恶,闻道落花多。

  •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

    宋朝·司马光

    城楼传晚鼓,稍稍讼庭稀。起拂衣中土,还乘款段归。

  • 魏忠献公挽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瀛海吁谟定,宗祧指顾安。鸿勋柱石壮,劲节雪霜寒。翼亮三朝久,初终一德完。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

  • 魏忠献公挽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爱物威容悴,忧公宿疹加。孤忠贯白日,美志掩丹霞。行路皆仲怅,闻风悉叹嗟。英灵觐宗祖,犹想佑皇家。

  • 魏忠献公挽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

  •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皇家延茂异,鹗立迥无伦。高议谁能夺,英才自有真。骅骝宁受絷,水鉴不棲尘。试为咨清论,风流第几人。

  •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辞华已独步,政治复无前。吏不容三穴,民皆载二天。於今知和寡,自古愧才偏。惆怅棠阴下,仁风尚蔼然。

  •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念昔少年日,谬登君子堂。重言何以称,厚德不能忘。玉尘声容在,泉台岁月长。凭谁寄清泪,为我洒松冈。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宜春果结洛阳枝,正遇耆明会客时。更引轻舟倚芦岸,香秔鲜脍雅相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圆小香黄珠颗垂,结成洛邑重霜时。相公和气陶群物,不是寒温变土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群从好事不知疲,种子成株凡几时。摘献帝师三取二,自尝两颗且随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物不须多且赏奇,御寒想见结庵时。江南江北徒虚语,尽信前书是不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弊居橘亦自南移,爱护栽培费岁时。前此实成酸苦甚,应由与德不相宜。

  • 喜雨八韵呈明叔

    宋朝·司马光

    蕴隆亦太甚,荟蔚不朝隮。直可忧秋廪,非徒病夏畦。民心或能徹,天造固难稽。黯淡云缠簇,滂沱日未西。衣襟坐来冷,城阙望中迷。园笋新梢活,庭蕉湿叶低。响从客破纸,行喜屐生泥。昨旦烦相报,凭君谢竹鸡。

  • 游喷玉潭

    宋朝·司马光

    惊风动地起,游客望山行。若待佳辰去,应无好事名。

  • 游喷玉潭

    宋朝·司马光

    万木吼穹谷,驽骀屹不前。犹胜望尘客,伫立九衢边。

  • 又和南国园真率会见

    宋朝·司马光

    白头难人少年场,林下相招莫笑狂。绿筱影侵棋局暗,黄梅花渍酒卮香。任真自愧肴羞薄,假寐初便枕簟凉。酬应诗豪困牵师,从来懒放似嵇康。

  • 园中书事二绝

    宋朝·司马光

    芳洲晚日鲜,曲岸新雨好。红薇点圆荷,金{上艹下登}出幽草。

  • 园中书事二绝

    宋朝·司马光

    坐嗅白莲药,卧看青竹枝。间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 张元常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为吏文无害,临民政不苛。浑金生自美,古井澹无波。方喜风鹏举,旋闻隙驷过。善人宜寿考,报地定如保。

  • 张元常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祖风终骾直,家学本深淳。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忧国心如石,当朝有古风。挂冠虽在远,遣札不忘忠。飞旐西归洛,新阡背倚嵩。还令往来客,下马白杨中。

  • 鸟栖曲二首

    宋朝·司马光

    昨疏月明漏水长,罗帏翠帐华灯光。佳人起舞玉钗隋,门久鸟栖雁南过。

  •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宋朝·司马光

    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重言蒙蹠实,佩服敢书绅。

  • 书事

    宋朝·司马光

    志士喜功业,感时心易劳。蘖栽终栝柏,荒蔓任蓬蒿。梁竦慵为吏,萧咸耻诣曹。风霜果不变,会见出云高。

  •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

    宋朝·司马光

    悽怆怀桑梓,劬劳咏蓼莪。树风今远矣,鼎食奈悲何。剑阁登车近,秦闻屈指过。腾装缠自路,夕梦已江沱。

  •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

    宋朝·司马光

    富贵动归思,由来光里闾。戒门羞主父,负弩笑相如。外物有荣悴,中心无戚疏。遥知见亲旧,不改布衣初。

  • 送峡州陈廉秘丞三首

    宋朝·司马光

    郡府猿声外,旌旗鸟道边。楼高出楚塞,烟霁识巴船。襦绔嗟来暮,簪绅惜外迁。皇仁矜远俗,非谓意疏贤。

  • 送峡州陈廉秘丞三首

    宋朝·司马光

    地险三巴口,江流百折蟠。驺珂通峡响,门戟照秋寒。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孙刘置栅处,细为写图看。

  •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

    宋朝·司马光

    咫尺东园乐,无知簿领何。春风连夜恶,闻道落花多。

  •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

    宋朝·司马光

    城楼传晚鼓,稍稍讼庭稀。起拂衣中土,还乘款段归。

  • 魏忠献公挽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爱物威容悴,忧公宿疹加。孤忠贯白日,美志掩丹霞。行路皆仲怅,闻风悉叹嗟。英灵觐宗祖,犹想佑皇家。

  • 魏忠献公挽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恻怛动旒扆,鸿胪葬老臣。箫铙震淦口,绋翣隘漳滨。久大英名在,哀荣异礼陈。丰碑纪遗烈,长泣邺城人。

  •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辞华已独步,政治复无前。吏不容三穴,民皆载二天。於今知和寡,自古愧才偏。惆怅棠阴下,仁风尚蔼然。

  • 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宋朝·司马光

    念昔少年日,谬登君子堂。重言何以称,厚德不能忘。玉尘声容在,泉台岁月长。凭谁寄清泪,为我洒松冈。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圆小香黄珠颗垂,结成洛邑重霜时。相公和气陶群物,不是寒温变土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群从好事不知疲,种子成株凡几时。摘献帝师三取二,自尝两颗且随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物不须多且赏奇,御寒想见结庵时。江南江北徒虚语,尽信前书是不宜。

  • 席君从於洛城种金橘

    宋朝·司马光

    弊居橘亦自南移,爱护栽培费岁时。前此实成酸苦甚,应由与德不相宜。

  • 游喷玉潭

    宋朝·司马光

    万木吼穹谷,驽骀屹不前。犹胜望尘客,伫立九衢边。

  • 园中书事二绝

    宋朝·司马光

    坐嗅白莲药,卧看青竹枝。间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

  • 张元常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忧国心如石,当朝有古风。挂冠虽在远,遣札不忘忠。飞旐西归洛,新阡背倚嵩。还令往来客,下马白杨中。

  •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

    宋朝·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间游。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

    宋朝·司马光

    璧带非烟润,金铺霁景鲜。绣功添采缕,和气入繁弦。

  •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

    宋朝·司马光

    翦彩催花发,开帘望燕归。藏阄新过腊,习舞竞裁衣。

  •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

    宋朝·司马光

    绮窗绣户又东风,丹掖游陪岁岁同。但愿太平无限乐,何须三十六离宫。

  •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

    宋朝·司马光

    圣主终朝勤万机,燕居专事养希夷。千门永书春岑寂,不用车前插竹枝。

  • 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

    宋朝·司马光

    气象殊朝夕,兴居错晦月。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垫隘宁天意,咨嗟固物情。晏{温氵换日}方有望,蔚荟已随生。杲杲升还隐,凄凄断复行。乱莎长被径,荒藓绿缘甍。辙迹康庄绝,潢污垅亩平。茅茨不足庇,禾黍若为成。蟋蟀颓墙泣,伊威坏灶盈。乘时众鸥舞,得意怒蛙鸣。牛马谁分异,萧兰已混并。居闲犹叵度,负重况遐征。舟...

  • 答师道对雪见寄

    宋朝·司马光

    阴风一夕惊,晓雪满都城。气覆千家白,光连万象清。恋空飞不下,弄态舞相萦。历乱看无定,飘摇转未成。缀垣时缺剥,压竹乍欹倾。细隙过无滞,寒窗拂有声。园林匀结练,观阁巧彫琼。草木情先喜,乾坤意亦荣。营魂顿疏健,病目暂虚明。郢曲高谁和,羞将叩缶并。

  • 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石室书编富,金华讲席重。芦绅归博洽,鸣玉称雍容。贰复累囚象,尸臣古瑑纵。老成今已矣,咨访欲谁从。

  • 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宋朝·司马光

    杯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

  • 到任明年结晶罢官有

    宋朝·司马光

    恬然如一梦,分竹守长安。云日冰犹壮,归时花未阑。风光经目少,惠爱及民难。可惜终南色,临行子细看。

  •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宋朝·司马光

    彼杕者柏,生于崇峦,其叶丸丸。君子爰处,爰处爰游。匪忧勿忧,其乐休休。

  •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宋朝·司马光

    彼郁者兰,生于幽涯,其华菲菲。君子爰处,爰处爰嬉。靡适弗宜,忘其渴饥。

  •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宋朝·司马光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思其可思,知其可知。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 冬夜

    宋朝·司马光

    冬夜何其永,寒光四泬漻。雁横昨天边历,人静漏迢迢。破屋霜应重,荒庭发未消。不眠保所念,达晓思无憀。

  • 独步至洛滨

    宋朝·司马光

    拜表归来抵寺居,解鞍纵马罢传呼。紫衣金带尽脱去,便是林间一野夫。

  • 独步至洛滨

    宋朝·司马光

    草软波清沙径微,手持筇竹著深衣。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

  • 独乐园二首

    宋朝·司马光

    独乐园中客,朝朝常闭门。端居无一事,今日又黄昏。

古诗词大家

诗仙 诗圣 诗王 诗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贺
帝王也风骚
李世民武则天刘邦刘彻 乾隆
诗骨 诗杰 诗狂 诗家天子
陈子昂 王勃 贺知章 王昌龄
诗佛 诗囚 诗奴 诗豪
王维 孟郊 贾岛 刘禹锡
词妖
李清照李义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缙杨慎